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很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也会不按平仄出联?
平仄,对联,平声为什么很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也会不按平仄出联?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很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也会不按平仄出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我对对联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对联的工整、对仗,完整、统一,保持一个美好的意境。最后才考虑平仄,如果平仄与前者发生冲突,以前者为主。
我相信,古人也不会为了一个生搬硬套的平仄模式,坏了自己对联的美好意境。
古人留下的关于诗词的平仄模式,只是一个初学咋练的简单方法,并不是衡量精品杰作的创作标准。因此,人们万万不要被那个所谓的平仄模式捆住了自己的创作手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托出了另外一个艺景,边境又深且远,开江拓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看过一幅对联,那个时代全国人民都知道:
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心所欲,文学创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是内行。
但我想要说的是,无论对联或者还是诗词,只要是意境优美,用词精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思让人一看就明了,这样的对联或者是诗词,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反感的!
如果,为了追求平仄的规律,而束手束脚,生搬硬套,那样的对联或者是诗词读起来也觉得很别扭,毫无美感可言!
大家说对吗?我们来头条的目的,只是喜欢,爱好,对联诗词只是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而已,又不是参加什么专门比赛,所以说也不用那样墨守成规!
当然,倘若你能做到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如不能也没关系,反正纯属误乐,无伤大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二四两句必须押韵;而且两句的韵脚是平声都是平声,是仄声就都是仄声。
3.绝句也可以用仄声韵,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其将四声进行二元简化,使其基本能满足诗词的声律要求平仄的划分非常简单,就四个字,非平则仄。也就是说除了平声字外,其余上声、去声、入声字都属仄声。而现代汉语中,入声字已分派各声。所以依《中华新韵》规则,第一,第二声(上、下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庂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这称为格律,这也不难,律句句式正格的也就四句(五律句去掉头两字)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国古诗,有不讲格律的,如诗经的诗,楚辞,汉魏间的五言诗,都不讲格律,那样的诗今天也还可以写的。
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并且蔚为风气。讲到格律诗,那就又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当然还有排律,如《琵琶行》,就是用律诗手法写很长的诗。
平仄,其实就是讲的声韵,属于一句话中间的声韵,平仄相间,错落有致,读来就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当然也涉及到与下一句的配合,即律诗或绝句的上一句与下一句的相同位置,平仄声调应该刚好相反,上句此一二字是仄声,下句此一二字就用平声字。
绝句(含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人把平声韵分得较细,一共三十韵,上平声以十五个字代表,它们是:东,冬,江,支,微,鱼,虞,齐,隹,灰,真,文,元,寒,删。下平声也有十五个字,即: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每个字下还有若干同韵字。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二四两句必须押韵;而且两句的韵脚是平声都是平声,是仄声就都是仄声,绝句也可以用仄声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精品多来自于灵感,天然而成,不拘一格,有时生搬硬套,咬文嚼字,反而显得呆板,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味同嚼蜡,索然无味也。
上一篇:把我的翡翠在植物油里泡俩月行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