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棣夺得天下,朱允炆去了那里?
建文帝,他的,皇帝朱棣夺得天下,朱允炆去了那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么,当下一轮,他起了一手坏牌,手里啥也没有...那么,以他的水平,你猜他会怎样?
朱允炆,当他居庙堂之高,手握百万雄兵,却被掀翻在地...即便他侥幸逃出南京,手里没有一兵一卒,那么,以其生存和应变之水平,大概率也好不到哪里去...
真实历史是,朱棣进兵合围之前,朱允炆还派大臣出城去组织军队勤王,说明在他的计划中,没有出逃的安排;即便事情危机之时,他想出逃,但南京是被献门而破的,他恐怕也没有多少机会成功出逃...
因此,我想,大概率他是结结实实的输了一个“闷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靖难之战”一役,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朱元璋)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
一、《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就是说,朱棣得不到确切消息,故另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
一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的一个晚上,胡濙匆忙赶回北京,恰巧成祖北征驻军宣府。胡濙赶到宣府时成祖已经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二人一直谈到四更。看来胡濙是打听到了建文帝的确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再究问建文帝踪迹。
二、漂洋出海,不知所终。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当时中国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明成祖朱棣担心建文帝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次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寻找建文帝踪迹。据《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至于是否探知建文帝踪迹,就不得而知了。
三、北京西山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和郑晓《吾学篇》中,记载有正统七年,建文帝因年纪已老,就到广西思恩州官府,自称是建文帝。当地官员急忙上报朝廷,将其送至京师。朝廷派老宦官吴亮前去辨认。建文帝一见到他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吴亮否认。建文帝又说当年他进膳时,扔一片鹅肉到地上,吴亮像狗一样趴下去吃掉。吴亮听后伏地大哭,回去后就上吊死了。建文帝被迎入西内,老死于宫中,葬于西山,不封不树。
其实这是谣言,不过还是有一定根据的。《英宗实录》载正统五年(1440年)十一月,有个僧人从云南到广西,自称是建文帝,年90余岁。当地官员将其遣送到京师,大臣们怀疑他是假冒的。经过究问,他承认本名叫杨行祥,河南人,洪武17年为僧,受到别人的蛊惑才假冒建文帝的。于是英宗将其押入大牢,过了4个月就死在狱中了,同谋的12名僧人被发配到辽东守边。
四、江苏吴县说《文汇报》的记者徐作生通过查阅文献和亲自到江苏吴县去考察,发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于江苏吴县普济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的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病殒于此,终年47岁,葬于庵后山坡上。这也自成一说。
五、四川望京寺说有人则认为建文帝在四川平昌佛罗寺躲藏过,并病逝于此,葬于寺后山坡上。建文帝之所以选择佛罗寺,是喜欢这里偏僻难寻,不容易被发现。因他常常面向京城的方向暗自哭泣,后人就把佛罗寺改称望京寺。
六、还有一种说法,据《江油县志》记载: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兵败归隐山林,具体地址不详。
七、近几年有人自称建文帝后人,献出《让氏家谱》,称建文帝通过地道逃离南京,假扮僧道,云游各地,后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证实。
八、湖南一说:位于永州市新田县西南的武当山(现称南国武当山),有碑文曰:“明时有西粤僧名明贤者登是峰,爱其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有寄迹挂锡之意焉”。这位叫明贤的明代西粤僧人到底是谁?如何又选中了这个有玄武殿的武当山挂锡呢?新田县文物所收藏有一件从武当山下石古寨村征集上来的象牙朝笏,据说,是祖辈得自一位武当山老僧之手。上朝用笏板,自明朝而止,且所用材料很有规矩,皇帝用的是玉板,太子亲王一级才用象牙板,其他大臣用檀木板或竹板,这件象牙笏板怎么就落到了这偏远的武当山的老僧之手呢?谷应泰撰写的《明史纪事本末》说他为逃脱追捕,“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这位叫明贤的老僧会否就是去过西粤的建文帝?
对建文帝出亡谜案的解释、传说、附会绝不是上面列出的几种,有许多凄美的故事在许多书籍、口头上流传开来,而且也必将流传下去。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所以关于朱允炆的下落至今都是个谜,恐怕也没法解开了
上一篇:空调制冷时还需要开加湿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