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为何明知如此还有那么多人非要去,错开节点岂不更好?
旅游,节假日,时间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为何明知如此还有那么多人非要去,错开节点岂不更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但是等到自己工作了才找到答案!
错开高峰期到景点旅行确实是个好主意,在旅行的旺季不但人满为患就连门票费用 住宿费用餐饮费用都要比平时高出不少!除了这些上厕所可能都成为一件难事!
直到我上班了才找到答案那就是时间,如果想平时找点时间出去玩比登天还难,每天加班也是一种常态,之所以造成景点拥挤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平时都很忙,只有在法定假日才有休息选择出去玩!
除了一些季节因素或者特定时间因素造成的人满为患之外大部分都是因为时间因素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除了节假制度的无奈一外,可能还有很深的科学道理。
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就会人潮汹涌,大家都知道会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呢?这背后除了休假制度的无奈以外,可能还会有科学道理,科学家称为“群居习性”,“集体行为”,“从众心理”。
在大自然中,我们见惯了成群的鸟,成群的鱼,成群的蜜蜂。还有让人震撼的非洲角马大迁徙,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迁徙。可是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科学家关于集体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菲利普· W.安德森有一句名言:\" 东西多了,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比如匈牙利物理学家 维克塞克, 在 1995 年观测鸟群中的运动规律时发现,当群体内的密度足够大时,会出现速度的突变,比如突然集体掉头等行为。
群居生活是大自然强加给人类的一种生活习性,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也具有群居性。残酷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有些种群的动物因此选择了群居生活的方式。它们共同觅食、共同防御外敌入侵,共同繁衍养育后代。它们互惠互助,像一家人似的在一起生活。这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特征,对于整个族群的发展和繁衍有重要的意义。爱扎堆生活,也是人类远古以来的遗传基因。
所以群体生活,是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生存策略,虽然我们现在对群居生活不像远古时期那样必须了,但骨子里还留存着远古的记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下,正值一年一度旅游旺季,不少人已经在外出旅行的路上。相比假期开始前的无比期待,可能此时此刻人们更多的感受是莫名的焦躁,只因旅途的交通拥堵与景点的人山人海,严重影响了游玩的心情。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人挤人的黄金周盛况?有没有对策来解决这个难题?本文将做个详细分析。
哪些力量在助推黄金周出行扎堆?
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黄金周”是怎么回事。
我国的黄金周制度始于1999年,按照当时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了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是为黄金周。到了2008年,五一7天长假被取消,保留春节和十一两个长假黄金周。
黄金周的出现,不仅可以让人们暂时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获得充足的休息时间,还在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国人潜在的旅游消费需求。
以十一黄金周为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受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及游客消费水平的提升,十一长假期间的旅游收入总量持续增加,由2013年的2233亿元暴涨至2017年的5836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0%,预计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将会突破6500亿元。
然而,就像一枚硬币有其两面一样,黄金周期间逐年增长的游客人数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却也引发了诸如景区“爆棚”与“井喷”、交通拥堵严重、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痛点。
那么,导致十一黄金周出行“扎堆”的力量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假期时间的集中。
按照当前的具体情况,每年都有春节和国庆两个黄金周,而按照国人的传统习俗,春节期间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与家人团圆,而非外出旅行。如此一来,十一黄金周便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时间段。不过,鉴于普罗大众都在同一时段休假,人们又习惯与家属或朋友结伴出游,时间上更容易达成出行意愿,因而在这个7天长假中,外出也就变得格外集中,就宛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般,不可能不“爆棚”。
第二,多数人都有着强烈的出行意愿。
有句话说得好:“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在难得的长假黄金周,自然不排除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宅在家里,以读书或其他方式获得身心的放松与休整。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繁忙工作后,外出游玩带来的边际效用更高一些——毕竟,宅在家读书随时都可以,一旦错过这次出行机会,下次很可能就是一年以后。因而,大多数人在十一黄金周都有着强烈的出行意愿。
第三,出行目的地的趋同。
放眼国内,人们的出行目的地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传统的热点旅游景区(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西双版纳等);二是一大批新兴的旅游城市和地区(即拥有旅游资源,但地位稍逊于热点旅游景区);三是一些冷门地区(本地人出游增多,外地游客增加不显著)。考虑到风景优美、配套设施完善、线路成熟等因素,大多数旅游者都会选择热点旅游景区作为黄金周出行的目的地,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人员的“爆棚”。
第四,高速免费带动了自驾游高潮。
自2012年起,我国的十一长假开始正式实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方案。而后,春节、五一、清明等其他假期也开始实施高速免费。而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家庭都拥有私家小汽车。两方面因素的叠加,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行程合适的范围内,更倾向于选择自驾游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车或飞机。如此一来,公路交通压力骤然上升,各大高速公路甚至交通枢纽城市的拥堵现象也就变得严重起来。
上一篇:VR未来会不会全民普及和手机一样,有公司在研究类似的技术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