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嘉靖帝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嘉靖,皇帝,明朝明朝嘉靖帝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受各种影视剧和历史资料的影响,人们对嘉靖的印象更多的是对其执政后二十年的评价。典型的两个印象:一是修仙练道二十年;二是任用奸臣严嵩;由此给嘉靖皇帝盖上了昏君的标签,甚至有“明亡实始于嘉靖”的说法!
的确,后二十年嘉靖执政,日益腐化,朝政败坏,大礼议杖笞群臣、崇奉道教并祸及自身、寻兴大狱、误用佞臣、刚愎自用、局势动荡不堪。尤其是对严嵩的任用,保障好了自己,却苦了天下臣民,贪污腐败,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成了名流历史的“奸臣”。
总结对嘉靖皇帝的评价,四十多年和大臣斗智斗勇,极其聪明,充满自信,但有很是执拗,刚愎自用,为人小气,又好面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从个人与家族、和朝廷群臣,和时代环境三方面简单说一下。
世宗朱厚熜和朱家来说,本来轮不到他当皇帝。他和老爸在湖北藩地活得很好,但老爸死的比较早,与母亲祖母关系非常亲。由于武宗意外身亡,朝廷主事的杨廷和等人说服孝宗张皇后认可,让朱厚熜比较年长已经十来岁,来到北京继承孝宗的皇位,这是大臣们以旧制传统想出来的继承法。
朱厚熜当时就不乐意,但祖母劝说他去,他十来岁一个少年孤身离家上路到北京,要认张皇后为母孝宗为父,然后继承皇位这就引发了古代礼仪和孝道的眼中冲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规矩,而且正是明朝中期思想转变的大事情。朱厚熜正处在这个转折点上。
当然为了皇位和改变一些事情,朱厚熜忍了好几年,这期间母亲和祖母来北京,祖母已经眼瞎,很想看看孙子穿龙袍,但是没能如愿,母亲也因为礼仪待遇而不开心,朱厚熜内心十分不满,少年阶段性格开始变化。正好张璁掀起了议礼风波,朱厚熜借故去掉了杨廷和,然后进一步让生父追封为皇帝,最后他完全胜利。
这期间朱厚熜对古代礼法思想产生很大兴趣,为了尊父尊母,他的确钻研了很多,也通过张璁桂萼等大臣了解很多,所以世宗时期是对许多古代传统礼制进行大调整的时期。但是,一个微妙的细节是,当时王阳明的新思想正在传播,世宗虽然前面也启用王阳明平定广西,但是最终对王阳明的教学很不满,这是后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
实际上,朱厚熜反对王阳明只是形式,朝廷尊崇程朱理学,反对一些标新立异的新学在,这是一个树立权威的体现。王阳明做事喜欢有掌控权,好随机应变。与朱厚熜身为皇帝自然冲突,尤其朱厚熜坐上这个龙椅到真正掌握权力非常不容易,王阳明的朝野声望很高,而且在文人士大夫和学子中思想影响很大,朱厚熜认为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他们的对立是看得见的,但他们都从个人内心出发去做事,都在尊重人的本心本性,其实内在却是一致的,哪怕他喜欢修仙求道,这恰恰体现了朱厚熜在思想转变时期是适应了时代发展。但外在表现却故意给人保守尊崇旧制的感觉,人人都知道皇帝的作为,但故意给人他没有违反什么旧的传统,这就是一种虚伪做作。这是朱厚熜个人和大臣之间最微妙的关系,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
从王阳明掀起的思想变革,但从上到下反而处处标榜复古,这在明朝思想上是一个旗号,一直到明末都有各种复古的文人群体,例如最后的陈子龙夏允彝等人。但其实从世宗时代开始,明朝的思想并没有倒退过,都是朝更加体现个性出发,许多个性张扬古怪的人更多了,不论徐文长、李贽、汤显祖、冯梦龙还是到最后的那批一直忠心的遗民。但是面子上的腐朽确实也一直存在,皇帝的不作为是事实,也就是世宗时期从大的朝政方面没有在前面恢复孝宗时代的生气,而是慢慢在衰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嘉靖皇帝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帝王。综合评价,嘉靖皇帝为人智慧老成、刻薄寡恩、猜忌多疑;为帝垂拱而治、文教兴而武功废弛,功过参半,堪为守成之主。
明世宗嘉靖皇帝
一个聪明的过了头的人
当年明月评价嘉靖皇帝,他是明代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皇帝。确实如此,嘉靖皇帝以外藩承继大统,但是能迅速握稳皇权,从一个不暗政局的小藩王,成长执掌乾坤、位尊九五的帝王,他天生的智慧在其中显现的淋漓尽致。
大礼仪之争:罔顾大义巩固皇权
嘉靖帝本为兴献王次子,按理说这样的藩王次系连王位都捡不到,更别说皇位了。但是架不住嘉靖运气好,几位哥哥死得早。他亲哥朱厚熙,出生5天,都还没看看这世界的繁华就没了,所以他跨越一小步,十二岁时,得以接过老爹的王位,成为第二代兴王。而后关键一步来临,他的堂哥正德皇帝在江南把自己玩没了,无子嗣驾崩,嘉靖这才完成了老祖宗成祖永乐皇帝拼命造反才完成的伟大跨越,由外藩入大统,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
当然,皇位的承续,朱元璋老早就为后代们安排好了,一切按《皇明祖训》的规定办,除了自己造反的,其他人接得符合条件。嘉靖接皇位,首要条件就是给自己换个爹妈,要把自己过继给自己的伯父孝宗弘治皇帝,这样才能获得皇位继承资格。这也是有例可循,宋朝仁宗皇帝无嗣,英宗也是过继上去,才有继承皇位的,爹都不叫,哪来的皇位白捡啊。
但宋英宗也是开了个坏头,死活也要成自己的亲爹为皇考,私下里叫叫没关系,但是光明正大地叫,摆明了是要混乱帝统,这在礼教严明的封建时代,绝对是不允许的,但是通过斗争,他赢了。
嘉靖知道前人有案例,自己当然要遵循啊,自己也有亲爹,并且他的条件比宋英宗更足,按顺序排列,嘉靖是当时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是明朝的礼教更为严格,皇帝也没那么多随心所欲的地方,更何况是在这种大是大非上。因此,一直经过十七年的斗争,嘉靖才完胜,追封自己的亲爹兴献王为帝,还把他奉入太庙,关键是排序还在正式皇帝正德皇帝之上。
廷杖
大礼仪之争,当然不是简单地一个称谓的变换,它被睿智的嘉靖皇帝当成了一个工具,用以打击前朝遗留的政治力量,巩固自己的绝对皇权,并且他赢了,最狠的一次,关押一百三十四名官员,八十六名四品以上官员被停职,十六名官员被直接仗毙。
上一篇:一见杨过终身误,《神雕侠侣》中的那些女子,到底是喜欢杨过什么而宁愿误终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