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感觉古诗词这么难懂,还会让现代人崇拜和学习?是不是古代人的语言和文物一样稀缺?
古诗词,语言,难懂为什么感觉古诗词这么难懂,还会让现代人崇拜和学习?是不是古代人的语言和文物一样稀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文之所以难懂,是因为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发生了很大变化,同一种物品的叫法也发生了改变,所以语言不通了而已。放在当时,古文充其量就是我们现在看的书面文字,没那么拖沓而已。
我们学习古文,是因为古文中存在的智慧比我们现代人理解高深的多。举个例子给你:
《论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成普通话:三个人一起走路就有一个人可以当我老师的,看到ta的优点就跟着学,看到ta的缺点,如果我身上也有,就改掉它。
你现在想象一下你身边的同事或者同学,跟大家一起玩净学优点,看见别人有错误不会指责人家,反而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挺不错的一个人?所以这跟难懂与否并不关联,重要的是讲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里面有个距离问题,古文字在提倡白话文运动后,渐渐脱离了发酵了几千年的语境。口语化生活化,便捷化让语言的功能进一步降低。
第二,语言也有它的生态环境,一旦脱离了格律字韵约束,便向民间趋近。宫廷,官方,文人的文字方式对大众语言生态开始接纳。
纵然古典文学有很深的距离感,但作为积淀了千年,被岁月冲刷后,它金子般的光泽,依然灿灿生辉。无论从美学,史学,经典的魅力是和时间抗衡的;它的音乐性,浓缩性,穿透生命意义的文化关怀和史诗般的咏叹,是无法抹去的。
无论一个民族如何走向,都不应该割断它的文化命脉和根。是源头,是来处,是再如何白话时代都依然隐约可见的遥远的墨香依然潜伏在我们民族的文化脉络里。
所以我们依然读诗经,唐诗,宋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依然是最美的爱情絮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依然是千古最深沉的孤独和忧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依然是心灵最澄澈的泉流...
我们民族最美的语言,在诗书典籍里,现在后人的学习,是唤醒我们的悠远记忆,对审美,历史,文化高峰的一次次回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诗词具有高度传承性,可以传递文化,抚慰心灵,是凝萃文化的载体!
举个例子: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丧偶后若看到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后会不会黯然神伤?
所以,古诗词不是难懂而是读的时候没能联系到自己再反向体会作者的感受!当然古诗词与文物都稀缺!
上一篇:夏天去哪玩比较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