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感觉古诗词这么难懂,还会让现代人崇拜和学习?是不是古代人的语言和文物一样稀缺?
古诗词,语言,难懂为什么感觉古诗词这么难懂,还会让现代人崇拜和学习?是不是古代人的语言和文物一样稀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五,爱美之心。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诗歌又是提炼于民族文化、流淌于民族血液之中的精神营养。曾经流传一时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它最初的来源就是苏轼的诗句,这么美丽的话美丽的情,怎么不让人心动和佩服!
总之,无论哪种原因,多少原因,如果传统文化中的精品能够延续它的美丽与魅力,都是令人欣慰的事情。在物质至上的时代,希望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照水粼粼,当风翩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鼎为“文物”。古文亦"文言”。鼎上若有文字尤为诊贵。可见“文”之弥珍。古代竹简刻下了“历史”,是“文物”更是实物与文字的结合一一文化。
五千年历史沧桑,许多古文(包括诗词)遗失了。例如“甲骨文”,今日大师们能释出一部分,还有些勉强。诗经中的歌赋随然与我们现代语言习惯有所不同,释义上总还靠谱。仅从诗经遗留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文化的优秀与高深。这是许多诗词爱好者在“难懂”的情况下,不断研究与学习的原动力。因为我们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古诗词不是难懂,是需要经历和自我内心沉淀后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理共鸣。
其次,古诗词与文物对现代人的影响面不同中有相同,一个陶冶性情,提升品味,为虚,一个增值,提升财富沉淀,为实。相同之处都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实物论据,并且由于时间关系都具有稀缺性。
现代人推崇和喜欢古诗词是因为:
1、古诗词往往语言精炼,射意含蓄,直达内心。
2、现代人普遍心态浮躁,当人开始放空和沉静后,再想到熟悉的古诗词里有描述过自己当下类似的心理感受时,这时候能与作者产生主观上的心理共鸣!所以聊以慰藉情怀!恍惚中觉得品味提升了。
3、古诗词具有高度传承性,可以传递文化,抚慰心灵,是凝萃文化的载体!
举个例子:一个重情重义的男子丧偶后若看到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后会不会黯然神伤?
所以,古诗词不是难懂而是读的时候没能联系到自己再反向体会作者的感受!当然古诗词与文物都稀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文字的慱大精深,造就了古诗词的美伦美奂,我们民族最美的语言,显现在诗书典藉里,古人逐字炼句,把汉字的形象、字义、字与字之间排列组合所产生、表达出来的意向、美感、境界都发挥到了极至,古人善于用最短的句子,描绘出最精美的博大的感人动人的意境与画象,他们能够用汉字来编串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独一无二的一门艺术,诉说着那些凄美动人感人至深的故事,释放着光环渲染着灵魂让人同感而动同哭而泣同悲而壮,回肠荡气在我们的历史长河,那就是我们灿灿生辉的中华诗词。今天,人们依然被那份遥远的墨香吸引着、崇拜着、学习着,因为它的艺术价值,它的美,就象稀缺的文物一样,引以为傲的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们读书啊。写字,抄书经什么,四书五经是必读的。估计古代的一个秀才比今天一个博士都牛,你若有时间可以看看你没有见过的一些书,比如个人写的书,或者一些状元的考试题文什么的。。现在人读书有几个为了知识而读书,首先把读书当做利益关系的敲门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会写正字的变成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顶峰之一,认为难懂是读得少。现在都为生活而疲于奔命也是没办法的事,世道艰难。如果没什么经济压力了,能多读一点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
上一篇:夏天去哪玩比较合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