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太宗为何发动“玄武门兵变”?
太子,上将,李渊唐太宗为何发动“玄武门兵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为何李世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这场政变?究竟是对是错,个中原因请听笔者道来。
在起义之初,李家兄弟的关系还算融洽,直到唐朝的真正建立,兄弟间的利益冲突一触即发,李建成作为嫡长子,在李渊当上皇帝后,便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主要协助处理政务,而秦王李世民负责在外带兵打仗,可谓是战功赫赫,而且又爱民如子,治兵有方,自然是深得人心。太子李建成深知自己战功威信皆不如李世民,是他登上帝位的最大威胁,至此开始视他为眼中钉,于是与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一起合谋陷害和排挤李世民,彻底激发了两个政治集团的利益斗争,从此两个集团之间争斗不休,兄弟间的感情破裂。
但太子李建成在皇帝李渊的偏袒下,逐渐在争斗中占到上风,控制住了局面,李世民很清楚,只要太子登基,第一个除掉的就是自己,所以为了自己的性命,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宏图,唯有搏命一击,最终赢得了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逼父退位。
自古无情帝王家,尤其是当你被人视为眼中钉的时候,生死存亡只在一念之间,所以李世民杀兄弟也是被逼无奈之举,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政变,在这场残酷的政变中,李世民射杀了亲哥哥李建成,带兵逼宫父亲李渊,这种无君无父无兄的恶行是李世民一生的污点。可是就算整个长江都是污水,李世民也必定跳下去,这场政变他躲不开。为什么呢?
1、功高震主
建国初期李世民跟随李渊、李建成扫平河西,攻克霍邑,策应李渊、李建成打下长安。李渊称帝后,天下还处于群雄混战状态,李世民先后灭掉薛举、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特别是虎牢之战,一举击溃李唐两个最强对手窦建德和王世充。
如此可见,李唐的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如此彪炳战绩,足够建立一个新王朝,如果不是亲儿子,李渊估计都坐不住了。李渊能压住,李建成可能吗?面对功劳如此大的弟弟,他登基后能睡得着吗?除掉李世民便成了李建成的首要任务,这一点李世民也知道,所以不是李建成死就是李世民亡,这是必选题。
图中大半的名字都被李世民灭掉了
2、赏无可赏
列举下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官位,你就知道李世民不反天理难容。
秦王:亲王爵位中首位;
太尉:三公之首,全国军队总司令;
司徒:三公之一,教育部部长,主管全国的教化;(此时三师空缺,三公就是百官之首)
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都为宰相;
唐初文官职
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管辖整个黄河以东区域,此区域内行政官员、军事官员由李世民任命,直接向李世民负责,这片地区是李世民的独立王国;权力太大,李世民登基后即废除;
雍州牧:雍州最高行政长官,雍州是现在宁夏全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部分地区,基本上中国地图上西北区域都在李世民手中,这片地区直接威胁都城长安;
十二卫大将军:初唐军队为府兵制,天下兵马分十二卫,李世民统领十二卫大将军,不仅掌握了天下兵马,更要命的是他还是京城禁军最高长官,负责京城和皇城的安保;
天策上将:唐朝最高武官,专为李世民而设,掌管天下兵马和武官,李世民登基后就废除;
唐初武官职位
天策上将府:比天策上将多了一个“府”,意义大了百倍。意味着李世民可以建立自己的班子,这个权利只有皇帝和东宫有,以往权臣要篡位的标志就是“开府“,如曹操开丞相府。
天策上将府成了李世民笼络人才最佳工具,天策上将府里有哪些人呢?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李勣,都属于天策上将府,如此你就知道天策上将府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存在。李世民登基后,直接把天策上将府的班子搬到朝堂上,用着很顺手。
执掌天下权柄的秦王李世民
看完这些官职,不禁吸了一口冷气,半壁江山都在李世民手中,天下军马都在李世民手中,英雄豪杰都在李世民府中,那么江山不是李世民嘴边的肥肉吗?不吞下天理难容?
3、利益集团
李世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团体。
天策上将府里那一堆人可不是善茬,他们都是狼,是要吃肉的。如果李建成登基,那么等待他们的肯定是小命不保,更遑论封妻荫子了。他们不会允许李世民退缩,玄武门之变主谋长孙无忌就是其中代表。
所以,李世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毫无退路地被裹挟到玄武门之变的舞台上,半推半就地成为皇帝。李世民登基后,天策上将府这一群人,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封国公的封国公,当宰相的当宰相,风光无限。
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的秦叔宝在二十四功臣里排名靠后,主谋长孙无忌第一
总结下,此时的李世民功高盖主,无上权力已不容于后继之君,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再加上天策上将府的推动,玄武门之变成了李世民的必然选择。
幸好,李世民在皇帝任上干得不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李世民的功绩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所以势必不容于李渊跟李建成。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等几乎是永恒的话题。由于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立的功劳最大,李渊先后拜他为尚书令、太尉、秦王,直至最后的“天策上将”,响当当的“大唐第三人”。期间李渊也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将“赏无可赏”,恐激起“萧墙之祸”。因此一方面找机会打压李世民(比如将不给李世民机会出征,将李世民心腹外调等),另一方面又扶植李建成(比如派李建成征讨刘黑闼,就是让太子建立军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