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为什么要到北极打仗?
北极,苏联,德军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为什么要到北极打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为什么要到北极打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联在北极拥有一个唯一的不冻港,即摩尔曼斯克,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国就开始了向苏联的军事援助,不久之后美国也加入其中,这里成为苏联获取外界援助最重要的一个通道。其他港口如波罗的海和黑海上的各港口都为狭窄的海峡所封锁,处于轴心国的打击范围之内,还有的就是受冰封的限制,如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和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而且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往苏联欧洲部分的铁路线长达4300英里,所以摩尔曼斯克成为苏联接受西方盟友军事援助最重要的一条全天候补给线,战略意义极为重要,苏联无论如何都要保卫住这个海港,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列宁格勒。
不过有意思的是德军最初决定进攻北极上的摩尔曼斯克港时,并非是出于考虑切断苏联这个外援补给线,而是处于战略防御上的考虑,德军担心苏联会以摩尔曼斯克铁路线为运输线,向这里集结庞大的兵力,从而攻入芬兰脆弱的侧后方以及挪威的后方,那里有重要的镍矿石,是德国钢铁制造不可或缺的资源,摩尔曼斯克距离这个矿山只有60英里,所以出于芬兰安全性和战争经济的角度考虑,德军必须要占领摩尔曼斯克,使苏联失去在北极大规模集结军队的可能。当时德军计划是最好可以直接占领摩尔曼斯克,最少也要切断摩尔曼斯克通往外界的铁路线,两者都可以达到德军的战略目标,他们并不知道这里将会成为最重要的补给线。
苏联则一开始就对摩尔曼斯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英国在苏德战争爆发的一开始便准备向苏联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通往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北极航线成为最直接、有效的援助路线。摩尔曼斯克的重要性不亚于一个大型工业城市,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仅仅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年内,有19支大型船队经北极航线到达了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交付了4048辆坦克、52万辆汽车和3052架飞机。要知道德军最开始入侵苏联时,也不过只有3580辆坦克、60万辆汽车和1830架飞机。
这场位于苏联最北端的战争变得越来越有战略意义,甚至不亚于后来德军投入重兵激烈争夺的列宁格勒、顿涅茨工业区、斯大林格勒、高加索油田等战略目标,但是德军投入北极的只有3个山地军的兵力,这点兵力无法占领这座坚固设防的港口,哪怕只是切断它的铁路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苏德北极战场
第一 北极有苏联重要的海军基地摩尔曼斯克(苏联科拉半岛上的摩尔曼斯克位于北纬69度,已在北极圈内,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它成了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良港)。
第二 北极有条同盟国战略运输线—北极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同盟国的各种战略物资通过北极航线运输到摩尔曼斯克港。再有铁路运往苏联各大战场后方。北极的这条重要航线 显得格外重要。 北极航线是从英国出发经冰岛绕过挪威,穿越巴伦支海,抵达苏联北部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相比其他航线,北极航线路程短,海运货量大,附近又有英国海军力量作掩护,所以,北极航线成为了同盟国援助苏联最重要的航线。德国为了切断这条援助大动脉,陆地出动了精锐步兵师对苏联位于北极核心港口摩尔曼斯克进行了猛烈攻击。然而由于地形气候复杂,以及对苏联红军实力估计不足,德意志式的闪击战,在酷寒的北极收获颇微 。最后,不得不出动海军,对航线上的盟军船进行袭击。1942到1944年,共有26艘德军潜艇活跃在北极航线附近海域,击沉苏军及盟军货船、扫雷舰和护卫舰各十余艘。同时出动空军对摩尔曼斯克城进行猛烈轰炸。几乎四分之三的建筑被炸毁,停在港口的船只也被迫向其他港口转移。但是,德军始终未能控制或摧毁摩尔曼斯克。北极航线虽有运输中断,但未能彻底改变局面,北极战场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苏联为何能够在北极战场胜利呢?
首先,德国在战争早期,希望通过闪电战打垮苏联,因此战略准备不充分,这一点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北极战线尤其关键。而苏军对严寒气候,冰冻的地形地貌下作战的适应力较强。
此外,苏联距离战场后方更近,便于作战和战略物资的补给,而德国只能依托挪威北部的军事基地,距离本土十分遥远,后勤运输不方便,战略物资供给不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很简单,北极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战线,对于双方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目的要达到,从表面上来看主要是德军进攻,它需要进攻苏联在接近北极圈附近的几个重要港口,它们正好是美英援助苏联物资的主要到达港口,不把这个港口攻占的话,那么将很难切断苏联的外援,所以从这里来讲,德国需要进攻。
苏联除了防守之外也有进攻之意,那就是进攻德国占领下的挪威,对德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地方,不要以为,苏军不会进攻,在二战进程来说,苏军一直在发动进攻,一度进入了挪威北部,这说明,苏军并非在这个方向上毫无作为,也有进攻之意,只不过由于气候、交通等原因,双方在这个方向上都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际上一直处于基本上僵持局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遍及全球,从埃菲尔铁塔到长城,从北非沙漠到太平洋上的热带群岛,数十亿人类分成两个阵营相互厮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