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夏大忙季节即将来临,谁还记得过去用镰刀割麦子的难忘场景吗?请阐述一下?
镰刀,麦子,小麦三夏大忙季节即将来临,谁还记得过去用镰刀割麦子的难忘场景吗?请阐述一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三夏,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从每年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时,我们村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时间收割。接下来又要开始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栽种。
我记得在小时候,那时候没有收割机,都是用镰刀割小麦,成捆地先摞起来,防止雨水浸泡,然后慢慢碾打。一直到夜里还在打麦脱粒,我记得那时我们小孩都在帮忙同时捣蛋玩耍,忙而累着乐着!那也是我们童年快乐回忆!
这时是农民最苦累,也是最喜悦的季节。在没有大型收割机械的年代夏收是个繁杂而又苦累的工程,在炙热的太阳下人们身上的汗水由脖子一直向下流到屁股缝再被蒸发掉,吸收了太多汗液的衣服好像由咸菜缸捞出来一样,手感湿腻;上面凝结的汗渍如同粘着盐碱粉末一般一圈一圈的,散发着腥膻酸腐之气。这种繁杂和苦累几乎要持续一月之久,到了夏收结束的时候,人们几乎都累得到了脱皮掉肉的程度。夏收人们既迎接着丰收的喜悦,心理和肉体又承受着炼狱的煎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这个话题的人好有心;看到这个话题,也让我们都勾起了无数儿时的回忆;
咱们国家在城镇化的进程的过程中,城市现在70%的人口,都来源于我们时代的那个农村,所有的美好是相同的,无论当时有多么的劳累和辛苦;对于我们,遗留的都是美好;
小时候就记得自己割麦子不快,然后妈妈指着说,你就割这两垄,能到头就行了,一抬头,不远就在头起的的老杨树;妈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就跟上我们的节奏就可以了;妈妈呢,低下头,开始呼啦呼啦的往前割着,割着割着一看,妈妈已经赶到了前面了,咦,我的两垄怎么变成了没垄了?,原来妈妈过来帮我割了一点,怕我跟不上,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只要父母在,我们依然都是孩子;
当时最开心的事就是还差了有三米远就到地头的时候,然后那种奋力往前的样子;就害怕一镰割过来把自己的鞋子割破,割到头时总是站起来往远处眺望着,盼望着卖冰棍的人骑着单车带着一个白色的箱子,骑着的在田头走过,那种高兴的劲头比看见现在的美女要,更加开心;拼命的喊着他,喊着他,跑到他的冰糕箱前咬着一块过来,然后拿着带给大人的一堆冰棍儿,这样等到大人吃到最后的时候,还可以接过来吃个尾巴。
早上还没有睡醒,外公就把捞起来了一起去,牵着牛,割第一茬麦的时候,地头露水还很多,踩得脚上粘糊糊的,太阳还没有出来呢,心里头闹着,外公就说啊,这块地今天再割不完,上午都掉麦头了;你外婆又要来拾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外公虽然不识字,但依然能把这首诗念给我听;现在明白,咱们国家5000年农耕文明带给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们在割麦子的回忆中传承着耕读的文化,在领略耕读文化的同时,不要遗忘我们割麦子那种快乐的时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时用镰刀割麦时的场景,现在我们还记得吗?
作为一个95后,五岁前虽在乡下爷爷奶奶身边度过,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乡下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却慢慢从记忆中淡去,偶然间看到这个问题,不由得勾起我小时候的回忆。
爷爷奶奶的独院是一草一木和着泥巴砌起来的,但就是这样名副其实的土房子却帮助爷爷奶奶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风风雨雨,春夏秋冬。让我的爸爸顺利脱离了一辈子在农村的苦海,并成为当时少有的大学生。让爷爷奶奶的子孙都可能不再以耕农为生。
爷爷奶奶独院的天空总是格外的湛蓝,晚上的夜空中星星也是洒满天空,仿佛伸手就能摘下那般。而每当有星星的夜晚,爷爷奶奶都会给我讲起他们从前的事情。
以前的人们用很类似宣纸的材料做的小票用来换自己想要的日用品,例如生活必备品米油盐,例如我小时侯爱吃的奶糖,虽然味道不是很正宗,但也是爷爷奶奶种的粮食换的小票所换来的。每张小票虽然很薄很薄,却凝聚了爷爷奶奶在田野上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在耕种的田野上,微风拂过绿油油的青稞,传来阵阵清香。
小时候我就经常被爷爷奶奶带去田野看他们弯着腰插秧,灌溉,除草,收割。在只有一把镰刀的情况下,爷爷奶奶用自己的双手耕种着的不仅仅是饭票,更是养育一家老小的资本。烈日炎炎,当我在树下乘凉惬意的吃瓜时,爷爷奶奶却在日头下勤劳的耕作。哪怕是在暴风雨中也要将田间的植物们照顾的好好的。因此,爷爷奶奶经常对我说,都是老天爷在赏饭吃,没有好的天气,就没有好的收成。
对于爷爷奶奶,那些艰苦的日子,是怎么也不会忘掉的。
但是前辈们的辛苦并不是无用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为将来的后辈们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无论如何,那些艰苦的岁月不光是爷爷奶奶难以忘记,而我们也更要铭记于心。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达,现在的收割机也是一代代换的不停,即便如此,我们也改牢记那些年,那些质朴的农村人。在这物欲横飞的季节,忘不了的不仅是那时辛苦的人们,也是现在稍有的淳朴的人情味。
根据最新对农作的调查,在科技的发展下,更快更省力的工具能在三天左右将好几块田地收割完。
不得不赞叹,科技的力量真是很强大。除此之外,科技也将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变为可能。以前全靠天意的耕种方式已然不再成为人们的困扰。在冬天能吃到大棚里生长的西瓜全靠人们的智慧和努力。
也许多年后,科技会越来越发达,大家更趋向于寻找更体面,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工作。袁隆平爷爷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果或许在将来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食物始终是人们生存的根本,或许人们会将科技与农业的关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而这也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上一篇:真正农户养的土鸡,有的养殖两年成本需要70多元,市场上的有的土鸡为什么只卖35元一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