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判断高血压是否危险?
高血压,血压,危险如何判断高血压是否危险?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是中度高血压,没有其他任何危险因素或并发症,或者轻度高血压,伴有其他1-2个危险因素,则属于中危;
如果是重度高血压,没有危险因素,轻度或中度高血压有3个或以上的危险,或者有并发症,或者有慢性肾病或糖尿病,都属于高危;
如果是重度高血压,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或轻度/中度高血压,伴有慢性肾病4期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属于极高危。
给大家解释一下,心血管病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或腹型肥胖、年龄男性\u003e55女性\u003e65岁、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及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人在50岁之前出现心脑血管病)。
因此,判断高血压是否严重,除了看血压值,还要看自己其他的健康问题,不但要严格控制血压,也要同时控制好其他的危险因素,才能减少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预防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密切关注的话题。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判断高血压严重与否,可以从血压水平的高低、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是否出现靶器官损害或临床并发症、是否合并糖尿病等综合判断。
血压越高,病情越严重
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高血压分为轻度高血压(160/100mmHg以下)、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以下)、重度高血压(180/110mmHg以上),从高血压分级可以看出,随着血压的升高,其严重程度依次递增,危险程度逐渐增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也会逐渐升高,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几率会分别增加31%与53%。所以,高血压的严重程度与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
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病情越严重
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腹型肥胖、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存在,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危险因素越多,协同损害心血管的程度越严重,发生心血管事件几率越高,越危险。
出现靶器官损害或临床并发症,病情越严重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为预防靶器官损害以及临床并发症的出现,如果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或临床并发症,如左心室肥厚、心绞痛等心脏相关损害,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病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糖尿病肾病等肾脏损害,说明血压长期未达标,或血压有大幅波动,或未控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此时需及时干预,否则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
合并糖尿病,病情越严重
糖尿病与高血压会协同损害心脑血管,协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二者对心血管的损害几乎为1+1>2,所以,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危险程度远远高于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一旦二者同时出现,未来10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大幅增加,需要及时治疗,降压目标也较严格,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综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越高,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病情越严重;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越多,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专业医生帮您做解答】
有朋友问:得高血压十年、二十年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如何判断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把血压降下来即可,终极目标有两个,一是尽可能阻止与延缓对全身体组织器官的损害,不少高血压患者经科学合理的治疗,三四十年后与同龄人的身体状况不相上下;二是消除高血压引起的猝死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高血压患者一生中存在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脑出血、脑梗是最危险和凶险的致死致后果。
因此要评判高血压十年、二十年后身体会有啥变化,是不是很严重,就要从这两个方面了解是否存在阻碍治疗目标实现的病理基础和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血压是否达到控制要求
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的控制,最基本的要求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对特定人群还有特殊的要求,比如三四十岁年轻人预期寿命很长,应尽可能控制在120/80mmHg左右;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人,应尽可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等的患者,力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高龄老人首先确保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降至140/90mmHg以下为宜。
血糖血脂是否达到控制要求
血糖升高将加重加速高血压的危害,而血脂升高,特别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引发心脑血管病发生的最危害因素,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对这两项指标必须同时进行有效控制,控制要求是:
空腹血糖保持在6.1mmol/L以下,同时患有糖尿病时至少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
餐后2小时血糖保持在7.8mmol/L以下,同时患有糖尿病时至少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在未发生心脑血管病时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已发生心脑血管病时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是否达到控制要求
越来越多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对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控制的重要性,这些因素既独于高血压之外是引起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又与高血压协同增大对组织器官的损伤,是高血压患者应注重的控制指标 ,控制要求是:
男性血尿酸应控制在360μmmol/L以下,女性应控制在300μmmol/L以下
同型半胱氨酸应控制在15μmol/L以下
是否存在心脑眼肾等器官病变
通过颈动脉彩超、心脑血管CT、眼底照相彩超、肝肾功能检测等了解是否存在血管病理性改变,明确是否高血压引起了器官病变,比如颈动脉斑块存在预示全身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尿微量蛋白升高提示存在高血压肾病发生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