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能避免近代屈辱?为何说即便明朝撑到1840年也无济于事?
明朝,大明,中国明朝能避免近代屈辱?为何说即便明朝撑到1840年也无济于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从民族的性格上来说,明朝要比清朝更加的开放。清朝起源于白山黑水,在整个中华民族当中是很小的一个民族,明朝是纯汉民族的士人阶级组成的,少数民族都很容易犯同一个毛病,那就是狭隘的民族观,老是认为其他民族对他们构成巨大的威胁。而汉民族人口众多,统治中国大地几千年,有着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总是不断的吸收着各个民族的先进文化,对待新事物也总是持开放的态度,对先进的文化也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从对待火枪的态度上就能开出明清的差别,明朝的火枪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准,而且在不断的改进,清朝的不对没有真正打败过明朝的主力不对,明朝的灭亡,更多的原因是出在明朝的内部和清朝的入侵关系不算太大。
综合以上的观点,明朝你如果一直存在到1840年,避免近代屈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皇权高度集中,在“厂卫”制度的弹压下,集权程度比清朝更过分,没人敢说真话。
明朝三保太监七下西洋,本来为中国迈入近代强国打下了良好基础,可惜自1433年以后,朝廷的官方外交,尤其是海上的洲际远航,几乎全面终止。剩下的日子,除了在陆地接壤的日、韩和中南地区折腾,没有大出息。明末,本来郑芝龙的走私船队扛起了部分对外职能,但国内的影响被局限在福建沿海,清兵一过仙霞关,海盗式的对外沟通也全面停止了。
所以,即便是崇祯帝迁都到南京,政权延续到鸦片战争的1840年,恐怕也无法改变,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狂揍的历史,因为思想不改,给你船舰利炮你也玩儿不转。
永乐以后,自宣德皇帝开始,朝廷就定下了闭关锁国基本国策,当时兵部尚书还把郑和几十年辛苦攒下的海上地图,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连个底联都没留。这样的皇帝,这样的臣民能指望他比道光、咸丰更有远见,更有的觉悟吗?太难了。
温水煮青蛙让帝国中枢的当政者放松了警惕,想当然的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面对这样一群坐井观天之辈,就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传播进来,帝国也会视而不见,看看清末出使英国的大使,郭嵩焘仅说了点西方科学就被整的有多惨,改革面对的阻力重重,思想不转变,明朝和清末面对的烂摊子还是一样。
相反,当麻不不仁的内在动力不足时,外部突然扇过来几个大嘴巴子,反而能把人打醒,促使发愤图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恐怕更惨,首先台湾岛就不是中国的了,它的作用就可能成为侵华基地,如果那时台湾还在荷兰手的话很可能英荷之间达成谅解共同侵华或把其岛屿用于侵华,这样英国不用在印度大老远的调兵遣将,封锁中国的海岸线更加轻而易举了,这还没考虑东北(明称之为辽东和努尔干都司)的因素,恐怕那时早已经被沙俄所鲸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恐怕东北西北西藏问题更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不能避免屈辱要看导致中国近代饱受欺凌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在于中国社会本身在当时已经处于衰落阶段,没有能力赶上历史潮流。
那么能否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使中国尽早的实现近代化变革呢?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有少部分人认为,晚明时期兴起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小高潮。最主要的政治就是士大夫阶层当中的一些人开始和传教士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徐光启和利玛窦。但实际上,这种交流只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当中,对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很小。而且从传教士本身来看,他们介绍西方文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促进中国发展,而是以此和士大夫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便于传教。传教士作为宗教代表,对于传播到中国的西方文化知识是有筛选的,当时最先进的西方科技文化,往往不被教会认可,所以也很难通过传教士传往中国。从晚清时期的近代化变革来看,其难度是极其之大的,而这种困难不完全是清政府导致的。
明代没有清代那么严厉的思想管制政策,那是否会有助于中国近代化转型?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这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晚清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认知都是以自身为核心,并且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整个这样一个体系当中,中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从来就没有过放下身段,学习外洋的习惯。这样一种骨子里的骄傲,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对外学习的时候,一直比较迟钝,因此,不是思想管制政策导致中国人不愿意学习西方。
既然在早期难以避免被挨打的命运,那么如果不是满清,中国能否像日本那样,尽早的完成近代化转型?中国近代化转型的难度,其中一个重要的阻力确实是满清贵族。这一点不能否认,但问题也不完全出在他们身上。中国体量庞大,实现转型是极为困难的,这个是日本所不具有的难度。同时,中国自身较为发达的传统体制也是进行转型的一个阻碍。此外,就如上面所说,从思想意识方面,历史的必须转型,也需要很大的努力。
上一篇:房价还会降吗,对未来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