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麦快熟了,你还记得收小麦的场景吗?
麦子,小麦,牲口小麦快熟了,你还记得收小麦的场景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麦收的前一天,要把旧的或新买镰刀在磨刀石上磨快。磨刀时,先往磨刀石上洒点水,然后把镰刀放在上面,一推一拉,推时摁住劲,拉时松点劲,再不时洒点水,磨一会,拿大拇指在刃上轻轻地拔拉拔拉,看快(锋利)不快,直到磨快为止,那“嚓嚓”的磨刀声还记忆犹新。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得下地,来到地头,分工明确,每人三行,割的快的在中间领头,稍慢的一边个,弯下腰,左乎把麦往怀里带,右手握紧镰刀从麦根底部往后一拉,麦子就割下一大把,后边的把割的麦子放在前边割的麦把上。刚开始,也许憋着一股劲,也不感觉累,慢慢的,天也热了,腰也酸了,手也疼了,割麦差距也拉大了,割得快的离地头不远了,而割得慢的直起腰,叉着手,望着远处的地头,心里也犯了愁。
割完麦就得打梱,打梱时,先铺条绳子(从棉花杆剥下的皮拧成的绳),然后抱起麦子放在绳子的中间,放时麦子的头尾要一反一正,这样捆出来的麦梱大小均匀,也好装车。
累了,喝口水,抽支烟,唠唠嗑,继续干。
紧接着,装车(我们这儿叫平车),拉麦。有牲口用牲口拉,没牲口的就用人拉。装车要装好,不然半路翻车的事也时有发生。
拉回来的麦子,遇到好的天气,直接把它铺到麦场里,遇到不好的天气一或铺不完的麦梱,就要垛起来,拿塑料布盖好,以防雨淋。
铺好的麦子,等太阳出来,好好晒上几小时,麦穗干了后,套上牲口,让牲口拉着碌碡(石滚子),转着圈把晒好的麦穗压到,通常情况下,压完一遍,拿三股叉把压过的麦杆翻起来,晒,再压,翻,晒,又压,如是而三,这才算完。
碾完麦,起垛(把麦杆堆起来,可喂牲口),这时,是大人们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撒欢的时刻,孩子们的疯耍声和大人们的呵斥声彼此起伏,倒也其融融。
起完垛子,就要杨场了,所谓的杨场,就是借助风力,让麦糠与麦粒分离。人常说“会扬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老把式通常根据风力的大小和风的方向,手握木掀,拿捏好力度,迎着风,一拋一拉,随着空中一道漂亮的弧线的出现,糠、麦分离,简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最后,晒麦粒,入库。
岁月悠悠,时光如梭。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的收麦方式已被大型机械所取代,一天或一夜之间,成百上千亩麦子在收割机的穿梭下,已荡然无存。
放眼望去,守望在农田里的大多是四十岁往上的人们,年轻人已少见踪影,同时,失去的还有童年的乐趣。
社会的潮流总是不断向前,农村何去何从,以后会走向何方,也值得我们深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小时候割麦子的时候,每次都是期末考试完的时候,暑假没有压力和父母哥哥姐姐在大地里跑来跑去,小小的我拿着大大的镰刀,一根一根的割,学着大人的样子,大人还在那喊我“小心手,别割了,去一边玩去”,在阴凉地拿着一个麦穗,嘴里嚼着,看着大人们割,晒得脸都红了,豆大的汗珠滴滴往下流。自己在一旁捉蛐蛐,捉蚂蚱。收完麦子天都黑了,一家子有说有笑的就到家了。那种一起劳动的感觉很很不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记得,在我几岁的时候,有一年收小麦,大家在“场里”休息,必不可少的就是“冰棍”的陪伴,那一次,我的一个表舅创新了一个解凉的方式,把啤酒喝冰棍放到一个缸子里,研发出一种独特的饮料。还记不得我喝了多少,但记得,我整整睡了半天才醒来
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村子里放了暑假,学校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去“拾小麦”,我爷爷也很配合我,为我打造了一辆“拾小麦的专车”,纯手工制作。这部小车,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的回忆,也留下了我跟爷爷之间诸多的记忆。[愉快]
还记得,儿时的伙伴为了比赛谁“拾小麦”最多,大家真是煞费苦心,各种歪门邪道的招数,运用的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大家有跟在拖拉机后面拽小麦的[呲牙],还有的,趁中午大人们都睡了,直接去田地里“偷”小麦,而且还得和小伙伴们配合好,谁负责“放哨”[呲牙][呲牙]
当然,这些我都参与过[呲牙][呲牙]
还记得,那时候一到收麦子,就是一个热闹的场合,邻里邻居,亲戚朋友全部在这个时间段,一起干活,一起聊天,那是能体会到一个“大家庭”的热闹和团结,也很平等,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都很近!
儿时收麦子的场景历历在目,回忆多多!又到了一年收小麦的季节!现在收小麦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作和乐趣单调了很多,儿时的回忆只能留在记忆中!
原文图片记忆如下:
上一篇:如果你通过网络喜欢上了一个距离你2500公里的男孩,这样的爱情现实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