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剩饭剩菜总是不舍得倒掉?是不是他们没有收入才觉得格外珍惜?
剩菜,剩饭,粮食为什么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剩饭剩菜总是不舍得倒掉?是不是他们没有收入才觉得格外珍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一些年纪大的老人剩饭剩菜总是不舍得倒掉?是不是他们没有收入才觉得格外珍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舍不得倒掉剩饭剩菜,这个和他们有没有收入是没有关系的。其实这是他们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是因为:
饥饿留下了很深的记忆。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他们早年生活的年代,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家庭人口多,吃饭是个大问题。土地贫瘠,常常是广种薄收,玉米、高梁等杂粮成了大家的主食。就这,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大集体时代,凭的是工分分口粮。一大家子人,能挣工分的也就是父母亲。平时都是杂粮稀饭、清水煮萝卜。油水、白面做的食物,只有过着才能吃上几顿。从饥饿年代熬过来的老人,真的是饿怕了。虽然现在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在老人们的心里饥饿的记忆始终无法抹去。
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种地辛苦的真实写照。在人力、畜力耕作的年代,人们对土地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土地耕第二遍时,以前是施入农家肥,后来才用了化肥,耙磨之后才待播种时节。播种时就是第三天耕地了,点或撒种。出苗后,补苗、锄草,之后又是施肥、灌溉等等的田间管理。收获季节,又是“虎口夺粮”,生怕遇到暴雨等自然灾害。打碾、晒粮,待粮食入囤了,已经在土地上熬了几个月。如果是种植的冬小麦,那可是一年的庄稼两年在等。那一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其中的辛苦只有农民自己才清楚。年老的人看到浪费粮食就是浪费他们的劳动成果,心里很痛。
年老的人舍不得倒掉剩菜剩饭,是他们对那个年代的彻悟,也是对现在年轻人的“现身说教”。虽然说这是一种习惯,但是剩菜剩饭,再次食用时一定得加热处理,不然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剩饭剩菜舍不得扔掉,并不是没有收入
我是四十年代出生的,既使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习惯剩饭剩菜舍不得扔掉。其原因,不是没有收入,在企业退休的每月大致二千多元的退休金,就是没有退休金的,在农村的6O周岁以上的农民,也有每月几十元的城乡居民养老金。虽然标准很低,但也不能说"没收入"。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剩饭剩菜呢?
1.这些人经历过"吃不饱“,瓜菜代的"三年困难"时期,挨饿的滋味几十年过去,仍记忆犹新,他们会想起当年如有这些"剩饭剩菜",也不至于饿肚子。现在是"饱汉子了",也不要忘记"饿汉子饥"。
2.这些老人多是来自农村,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农民种地打粮食不容易,真辛苦。那是与天斗,与恶劣天气斗,起五更爬半夜,披星戴月,风雨交加,顶烈日冒严寒,汗滴落地摔八半,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粮食,吃剩下的,也不能轻易倒掉。
3.多年养成的勤俭习惯,能吃就吃,能省就省。他们认为"把剩饭剩菜扔掉",是不懂节俭,甚至说"败家子“。
4.他们缺乏健康知识,只知道剩饭剩菜能填饱肚子,不了解人活着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素。剩饭剩菜营养很少了,如果剩饭剩菜处理不当,还容易食物中毒,"得不偿失"。
5.这些老年人原来都是5一6个人的大家庭,总次做饭菜总担心不够吃,做的有余副,现在是老俩口了,孩子不常来,还做那么多饭菜,加上人老了,饭量小了,因此总有剩饭剩菜。
从健康养生角度来讲,常吃剩饭剩菜并不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无益有害。应改变吃剩饭剩菜这个不良习惯,按人的饭量做饭菜,尽可能做到吃好,饭菜不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是哪辈人生活特点,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孩子多,物质溃乏,节约习惯了,并不都是经济不佳,收入偏少造成的,是哪个年代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切向钱看已毁了8O后的几代人,好逸恶劳、惰性十足,大手大脚,啃老弃老,这样的年轻人就是祖国的未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东北从春天到秋天就收一季粮食,还得风调雨顺多不容易?过去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粒粒皆辛苦。现在的孩子和年轻人缺的就是教育,正能量的东西没人教,乌七八糟的自己就学会了!悲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