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历史上的刘备宁可打败仗也不带诸葛亮?
刘备,荆州,益州为什么历史上的刘备宁可打败仗也不带诸葛亮?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刘备是仁义之君。刘备非常尊重孔明,孔明不赞成伐吴,也就不强要他去。赵云也是同样的原因,所以也沒带赵云。有人说刘备需要诸葛亮治理新得的益州。
那是屁话,益州治理比起夷陵战败,熟轻熟重,刘备难道不明白。
三,刘备自信不带诸葛亮也能打败东吴,曾说‘如曹公来,吾自走之,余者,皆不惧也’,在刘、关、张眼中,东吴兵将全都是一群老鼠,开口便是‘江东鼠辈’。夷陵之战前期,刘备连战连捷,孙权派人来说:情愿退还荆州,交还仇人,但请罢兵。刘备不许,怒说‘杀尽吴狗,方解吾恨。’。也正是由于前期太顺,于是骄傲轻敌,犯了骄兵必败之大忌。也给了陆逊可乘之机,用火攻,打败蜀军,刘备也因此羞病而死。
要是刘备知道会败,绝对会带上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和刘备一起去代吴,诸葛亮和陆逊之间定会有一场惊心动魄的龙虎斗。可惜孔明没去,我们后人没有眼福看一场好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历史上的刘备打败仗,也不带诸葛亮?曹操一语道破玄机
自古,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真正的三国,和《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却是有很大出入的。《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传唱度,以及精彩程度,甚至远超《水浒传》、《红楼梦》,仅次于《西游记》,然而,演义,毕竟只是演义,和真正的历史,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这个问题:历史上的刘备,为什么打败仗,也不带诸葛亮?曹操一语道破玄机。
在小说中,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似乎他和诸葛亮就如同连体婴儿一般,形影不离。诸葛亮凭借自身的卓越表现,也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了刘备,同时,也助刘备夺去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同时,诸葛亮也被刘备的人品所折服。不过,历史上的刘备,每次上阵杀敌几乎没有带过诸葛亮。这是怎么回事呢?
起初,诸葛亮是在徐庶的推荐下,才结识了刘备。如果不是徐庶,恐怕怀才不遇的诸葛亮,就该腹部一痛,将无法施展的“才华”给流产了。他和刘备,一个怀才不遇,一个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急需一位大能拯救自己于苦海。于是,他们如同干柴和烈火一般,燃烧出了共同的革命友谊。
《康熙大帝》的作者二月河,曾说过一句名言,“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正处于锅底的时候,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然而,诸葛亮在加入刘备大军的时候,刘备身边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谋士集团了,并且,刘备本人似乎更加信任庞统和法正。在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如同鱼儿和水,谁也离开不了谁。
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无论是入川,还是进攻汉中,以及出征东吴,刘备都没有带诸葛亮。入川,是法正带领的。自然,为刘备江山打下基础的人,也是他。进攻汉中,则是庞统带领的,和诸葛亮一点关系也没有。遗憾的是,法正和庞统都是短命鬼。一直等到这些人都去世之后,刘备才开始重用诸葛亮。可见,在刘备心中,诸葛亮虽然盛名在外,却没有庞统等人好用。
甚至,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前期做的准备,都付之一炬的时候,诸葛亮也没有在刘备的身旁,力挽狂澜,拯救蜀国于水火。这次战役,令蜀国元气大伤。那为什么刘备宁愿打败仗,也不带诸葛亮出征呢?曹操作为三国中的枭雄,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天下英才的把握还是十分精准的,他曾一语破玄机,刘备之所以不带诸葛亮打仗的真相,“诸葛亮太谨慎”。
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盛名在外,却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他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丈。这点和白起类似,不过白起也因为这一点,被秦昭襄王记仇了。像关羽、张飞、刘备三兄弟,他们都是性格豪爽之人,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而诸葛亮做事,老瞻前顾后,谋求一个万全之策。对于战争,时机是不等人的。拥有冒险人格的刘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及稳定军心,索性,让诸葛亮留在了后方。如此来看,刘备打仗不带诸葛亮,也是为了打胜仗而已。
参考文献:《三国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刘备并不知道自己会败得这么残,倾国之兵一场大火全军覆没。
1、刘备的成功让自己内心膨胀,不再是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刘皇叔了,身为蜀国皇帝的刘备,居然在悲痛之中擅自作主把国策改成“先灭吴后灭曹”,倘若不是这样刘备也不会败的这样残,只为保仇目标轻而易举就可达到。
2、刘备的成功让他自己不再看重孔明的看法,并意见相被,所以孔明也是无奈刘备,只得被动支持刘备出兵,否则蜀国就有破裂的危险。
3、刘备不但没带孔明,就连赵云也没重用,一句话刘备太义气,不是个好皇帝,只是个好兄长,不具备一个优秀帝王的能力。
虽刘备有着帝王致命缺点,仍不影响他一代枭雄的气概,三国得其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
你这问题问得不严谨。什么叫“宁可打败仗”?如果刘备知道伐吴战争肯定是以失败告终,他还会出兵吗?你当他傻啊!
刘备伐吴不带上诸葛亮,有以下原因:
一,举倾国之兵伐吴,蜀中空虚。北方曹魏虎视眈眈,蜀中本地又民心未稳,必须要诸葛亮这样能独挡一面的人来坐镇后面,刘备才能无后顾之忧。
二,诸葛亮并不赞成刘备伐吴,因此和他的《隆中对》策略不相符。在关羽失荆州后隆中对战略已破产,而新的战略诸葛亮还未谋划成熟,所以反对刘备伧促伐吴。刘备觉得他与自己观点不同,干脆不带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