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用原子弹摧毁航母编队的话,是凌空300米爆炸好,还是在水下100米爆炸好?
航母,核爆,水下用原子弹摧毁航母编队的话,是凌空300米爆炸好,还是在水下100米爆炸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实用核弹去打击一个处于作战编队形态的航母打击群的效果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好,尤其还是原子弹这种小当量核武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处于战时状态的航母打击群,其编队形态不是我们常见的图片中展示的那样的,下图中的那种全家福就是典型的“摆拍”,是海军打广告、做宣传的时候用的,编队舰艇凑在一起、舰载机整整齐齐地待在航母甲板上,要是在打仗时敢摆这样的阵势,怕不是想被对方一锅端吧?
所以,处于战时状态的航母打击群是绝对不会和上图中那样“一家人齐齐整整”的,而是像下图中那样,以航母的为圆心的情况下,水面舰艇会在半径几十公里外构成打击和防御队形,至于潜艇,则是距离航母更远,有60~185公里(具体位置说不定,甚至会更远),至于舰载机的工作半径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来,不过至少也是在700公里外。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觉得丢一颗原子弹这样的小当量核武器过去就能摧毁整个航母打击群么?
而关于核武器对水面舰艇的杀伤效果,美国上世纪40年代做的“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应该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在这次的核试验中,分别进行了一次空中核爆(代号“Able”)和一次水下核爆(“Baker”),参与的舰艇总数达到了95艘,在第一次的“Able”空爆中,使用了一颗2.3万吨TNT当量的核弹,于160米的高度起爆,此次试验后总共沉了5艘舰艇,剩下的则是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在第二次的“Baker”水下核爆中,同样也是使用了一颗2万多吨TNT当量的核弹,于水下27米处起爆,这次的效果要比空爆好一点,总共有10艘舰艇被送进了海底,其中一艘处于爆心的LSM-60登陆舰被判定汽化(未找到任何可辨认残骸)。
▲“Able”空爆
▲“Baker”水下核爆
但是我们注意看上面两张图,可以发现,核弹之所有会有这样的打击效果,是因为这些军舰都是凑在一起的,距离爆心的距离都很近,远一点的,也不过是在一两公里外,完全不能跟处于作战状态的航母打击群相提并论,因此,用原子弹去打击一个航母编队,效果不会有你想象中的好,舰艇之间的距离太远了,都是几十公里起步,别说是当量只有几万吨TNT的原子弹了,就是威力更大的氢弹,也没什么可能一发就报销一个航母编队,当然,处于爆心的航母是肯定废了的,至于几十公里外的军舰,遭到严重物理损害的可能性不高,EMP打击或许有点麻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同等核弹爆炸当量,凌空300米爆炸的杀伤面积肯定比水下100杀伤半径大,美国人已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了!最起码对人员杀伤来说,空爆杀伤范围比因水下吸收了绝大部分能量的爆炸杀伤面积大得多!因为航母编队只要不是自已找死,舰艇之间的间距都排得很大,早已不是因为二战时依靠火炮防空、刺猬弹和深水炸弹反潜时必须排列紧密队形的时代了。
以标准3导弹大气层外和上千公里的拦截距离,根本不需要紧贴航母护卫的。就第伯克3的导弹拦截距离也有好几百公里,所以除了水下潜艇的核鱼雷,一般导弹不会选择水下爆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摧毁一只航母编队,分为杀人和沉船两种方式,不知客官喜欢哪一种?
原子弹在内的核武器主要包括水下(地下)核爆、地面核爆、低空核爆、高空核爆这几种起爆高度,根据针对的目标不同,通常会选用不同的高度引爆来突出核弹的某一种杀伤效果。而核爆炸杀伤力主要是由50%的冲击波,35%的光辐射,10%的放射性辐射以及不到5%的电磁脉冲组成。摧毁航母舰队无非就是利用冲击波击沉军舰和利用辐射杀伤有生力量这两种。
一般来说如果要杀伤致死人体目标,使用空爆能将光辐射几乎全部照射至目标体表,最终达到杀伤半径最大化,但是由于冲击波被空气压缩缓冲,对建筑物和舰船等有防护目标则杀伤杀伤性有限。而水下核爆炸由于水体几乎无衰减的能量传导性以及空化气泡效应,能产生类似海啸波的强烈破坏效果,虽然光辐射和放射性辐射由于水体的吸收遮蔽而减弱很多,但是冲击波效果却能够得到成倍加强。
(水下核爆)
在1946年美国曾经在比基尼环礁组织过专门验证核武器对水面舰艇杀伤效果的十字路口行动,在试验中分别于空中160米爆炸了一颗2.3万吨当量原子弹,在水下27米爆炸了一颗2.1万吨当量原子弹。试验结果证明,水下爆炸所造成的军舰沉没和严重受损数量比空爆要多的多,而空爆辐射直接致死的试验动物则又比水下核爆要高一个数量级。
(空中核爆)
那么如果将十字路口行动中的小当量原子弹换成人类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原子弹能不能将整只航母舰队完全摧毁呢?在十字路口行动中,美军是将所有军舰几乎都布置在三千米半径之内,而两万吨当量的原子弹不管使用何种方式爆炸,基本上都只对两千米以内的军舰和人员造成了严重伤害,并且由于军舰的朝向和钢铁结构外壳阻挡,有许多一千米以内的军舰及试验动物并没有受到致命性打击。(十字路口密集排列的军舰)
人类制造过的威力最大的原子弹是美国在五十年代常春藤行动中爆炸的一颗50万吨当量原子弹,根据有效杀伤距离= C × 爆炸当量^(1/3)的公式计算,50万吨TNT当量在低空爆炸时的有效杀伤半径也不过5千米左右。如果采用空中爆炸,虽然杀伤半径可以递增至10千米,但是由于军舰结构的遮蔽,即使处于这个范围,人员死伤情况肯定也不会超过半数。而采用水下爆炸,虽然冲击波对舰体结构破坏增强,但是破坏性海波半径也将局限在10千米以内,远远低于人们传统意义上对于核武器的预期破坏力想象。
(五十万吨核武器杀伤半径)
现实中美军最常使用的CSG航母打击队形展开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距离航母位置在19千米以上,而洛杉矶核潜艇则远达60千米以上,即使最近的供应级快速支援舰距离航母也在10千米左右。即使将两颗常春藤原子弹分别在航母上空300米和水下100米爆炸,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尼米兹航母被当场气化沉没,而供应级支援舰严重受损,人员死伤大半,阿利伯克级轻微受损,经过损管维修后重新投入战斗,而在60千米水下的洛杉矶核潜艇则是:whats happen?然后继续在水下若无其事的游荡寻猎。(美军航母打击群展开队形)
上一篇:白酒里可以加哪些饮料好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