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儿子考研已经录取,只是导师职称才是个讲师该如何是好?
导师,讲师,副教授儿子考研已经录取,只是导师职称才是个讲师该如何是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这两种可能,一方面是该导师会自近期被评为副教授,这只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联合培养,也就是说主导导师肯定是副教授以上的老师,同时又加上这位讲师,这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总之,您现在需要做的是两件事:第一个是和学院领导沟通,详细的问清楚事情的原因;第二个是详细的查阅一下这位讲师的近几年的科研成果,支持的课题等,相信你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肯定的说只要讲师有足够的能力,手头可以做重大项目的,具有指导资格,是可以被评为研究生导师的!
你儿子的导师是个讲师,我个人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讲师一般比较年轻,能够进到学校做研究生导师说明非常的优秀,现在能进大学当大学老师门槛非常的高,基本这些老师手头有好多比较大的项目,所以,你的儿子肯定能学到好多东西!
第二,年轻的讲师为了升职,或者评职称会非常努力的,而且老师一般需要发比较好的论文,比如SCI、EI、IEEE等著名论文,所以会将自己的课题分给研究生一起完成,这对于你儿子来说,更容易写出好质量的论文!对以后考博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第三,对于一些比较资格比较深的教授,年龄一般比较大,对科研的能力不如年轻老师,可能有些教授,达到一定阶段不会去再接项目,因为自己没有精力去做了,所以,研究生没项目做的话,学到的东西就非常少了!
第四,年轻的导师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更容易“沟通”,气氛比较和睦!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只要跟的年纪比较大的导师,基本没什么项目去做,而年轻的导师不一样每天都会给你任务,补贴待遇也非常好!学到的东西也很多!
总之,你的儿子跟了一个讲师,绝对会学到好多东西的,受益也很多,更容易出成果!研究生有没有能力主要看你的成果,论文!所以完全不要担心!
以上是我个人建议与看法!大家认为呢?欢迎评论!
喜欢小李的朋友不妨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家孩子读研的时候,就选了教授做导师,当时的想法和你一样,觉得老师牛,孩子可以多学东西多受益。但是,教训告诉我,当遇到一个人品差的老师是多么无奈。讲师的好处:
一,讲师有升职称的需求,他自己也要出成果做研究,孩子跟着干就行,不但能学到东西,还能顺带在老师的论文上加个名字。
二,讲师都比较年轻资历浅,对学生还没那么事故,更好相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我们学院为例,讲师的确可以带研究生,只不过,讲师需要满足一些硬性条件才能带研究生。 这些硬性条件有:
1.博士学位;
2.主持或完成省部级课题
3.发表N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
也就是说,讲师只要满足评硕导的硬性条件,即可带研究生。
博士也是这样,只要满足博士生导师的评聘条件,讲师也可以带博士(不过一般很少,一般都是副教授以上)。
为何会出现讲师带研究生,副教授带博士的情形?
这是因为: 职称评聘体系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是两套独立系统。职称评聘有学校人事部负责,一般对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有严格数量限制。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一般由学校研究生院负责,数量上不会严格限制,只要够条件即可评上。一般而言,硕导,博导评聘条件不比副教授,教授评聘低,甚至还高于前者。比如我2007年评上副教授后过了2年才够了硕导资格,原因就在于缺了一个硬性条件。
现在在学硕之外,又增加了专硕招生,专硕招生数量要远远大于学硕数量,原有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补给不足,硕导尤其专硕导师的评聘条件就会进一步降低。一些符合硕导资格,具备博士学位的讲师就会被补充进来。
孩子导师是讲师不用担心。仅以人文社科领域而言,由于现在高校博士培养环节把控越来越严,现在年轻人的学术功底,学术素养不会比老教授差多少。而且,我觉得学者学术的黄金年龄一般在35-45岁,由于有职称目标,这个年龄段的学者在思维和科研进取心层面,也要强很多。反观很多教授,由于已经实现最高职称目标,反倒显得暮气沉沉,科研完全不在状态。
另外,研究生阶段,主要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段,导师的作用是次要的,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主要的。人文社科领域,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很多时候只体现在毕业论文环节,但这个环节很多老师都会参与进来帮学生论文把脉诊断,以促成学生顺利毕业。
以上,供参考。
上一篇:小区门口夫妻理发店怎么定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