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还是活不明白?为什么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自己的,的人,道理道理都懂,为什么还是活不明白?为什么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理都懂,为什么还是活不明白?为什么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也是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了,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也很强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懂得一些道理,但就是知道了不去做,不能做到知行合一,知道了做不到,有的口是心非,有的言行不一,依然是我行我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从大的方面来说:
1、一个人要做到知行合一是有难度的。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道了什么是知行合一,就可得知一个人要做到知行合一,是有很大难度的,并不是我们每个人知道了就能做到的,知行合一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需要有很高的人生思想境界,由此,一个人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2、知道与做到也是需要时间过程的。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要按其道理去行动是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需要经过学习,实践,学习、再提高等过程,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影响自己的行为。这是一长期的过程,其中还会出现反复,这就是人生,这也是现实社会,如果一个人明白了什么道理就能马上去执行,那这个社会就好管理了,人的素质也就很高了。
二、从实践方面来说:
1、手指伸出都有长有短,人的素质有高有低。有的人知道了道理,但不愿付出实际行动,主要就是怕吃苦、怕吃亏,不想付出。比如“不能迟到早退”一个人从小就知道这个规矩,可的人冬天怕冷怕起早床,起床时总是慢慢吞吞,这样不迟到才怪呢?有的人就是改不了这种不良习惯。执行规章制度也好,做一个好人也罢,首要的条件就是做人要勤奋,要乐于付出,可有的人总是不愿意付出,便成了只说不做的人,这就是人的素质低的问题。
2、受到外来的诱惑,不能坚持做好自己。市场经济灯红酒绿,各种诱惑扑面而来,有的人经不住诱惑,不能坚持自己的良好行为,大多人都知道读书学习有利于自己的成才,但又经不住诱惑,听到了麻将声,或者“三缺一”,最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沉迷于打牌和玩乐中,将自己的人生梦想忘掉在脑后,这样的人就是忘记了初心,没有坚持做好自己。
3、攀比心里作怪,随大流跟着感觉走。如今有不少人无论干什么事情总是看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主见,忘掉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将自己学的知识全丢在脑后,看别人怎样做,也跟着怎样做,如此随大流就失去了自我的能力。比如,有的人在马路上等红灯,起先很规矩很老实,当见有人撞红灯后,自己也跟着去撞红灯,这样的现象经常可以在马路上看到。这是最典型的随大流,不做好自己。
4、有的人总是只说不做,惟利而图。社会上有极少数人,以 玩世不恭心态度看待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总是认为,经济社会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会吃亏,做人只有圆滑些才吃得香。于是有的人将诚信丢在了脑后,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投机取巧,迎合别人,有的人只会耍嘴皮子,只说不做, 真可谓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此之人,在别人眼中成了能说会道有本事的能人。
5、受不良社会的影响,有的人不愿意做老实人。在现实中,老实人成了无用的代名词。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老实人也想改变自己老实的现状,学得变成耍滑起来。有的弄虚作假;有的说假话,这成了不少人的处事经验,成了某些人的“攻关学”,于是,办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讲诚信,如此经商,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6、侥幸心里作怪,惟我所用。生活中,不少人将规章制度惟我所用。这既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也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怪,自已违规了以为只有我知,天不知地不觉。“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谁都知道这个理,可有的人就是抱着侥幸心里,也许今天没有交上路警来查的,结果正好查了,一个酒驾使人后悔莫及!这样的人现实中很多。做人最可怕的就是一种侥幸作怪。
三、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一是人生要有坚定理想和目标。有了目标,就要咬住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这样才能坚定走自己的路,不忘初心,永往直前。
二是做人要见贤思齐,改正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吾师,一个人要学习身边人的优点,而不是学习别人的缺点,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就会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就会使自己变得更丰满、更加强大。
三是做人要有自律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如此,你越自律,就越优秀,越优秀就越活更潇洒,这就是人生的良性循环,一个能自律的人,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就会抢先一步,走在别人的前头,这样就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是做人要强化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这就需要学习,尤其是要从提升素质上下功夫,要加强道德素质的修养,做到自强不息,更要厚德载物,有了这样的素养,你的思想境界就提升了一大步,这样你就有了品质,有了格局,你就是一块品牌了,别人就很难超越你了。
做人需要知道,更需要做到,只有做到了,你才会更有优势,更加优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惯性的力量大于理性,而且我们不能忽略情感的力量。
当我们习惯一件事,只要不是痛不欲生或突然觉悟我们都不会改变。哪怕理性将他分析的再清楚,哪怕我们给别人讲过各种道理。
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情感,但你情绪上来,该打人还是打人,这一刻你理性智商都没用了。情绪体验深了,产生的情感体验就会让你舍弃理性“正确"思考。因为对于情感来说,他也是正确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