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生前再三叮嘱曹丕,要慎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当耳旁风?
司马懿,曹丕,司马曹操生前再三叮嘱曹丕,要慎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当耳旁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寒门与门阀是两不相容之物
司马懿所在的司马家就是东汉的超级门阀大族,同样表现在现实中的是,司马懿对于谁是掌权者也并不感兴趣,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投靠在曹操麾下,而是被动的征召而来的,对于曹操来说,司马懿不关心这个国家的丞相是曹操还是马腾,司马懿关心的是,曹操或者马腾,甚至是汉献帝能不能让司马家跟着继续享受荣光。
曹操作为一个英明的主公,根本不会让一个对自己不怎么忠心的人成为自己权力机构中的重要一员。
2、曹操的施政策略
很多人都觉得曹操的江山就是他打下来的,纯粹是凭借着实力,但是曹操是知道东汉的江山怎么沦落到他手里的,他绝不愿意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在自己的子孙身上,因此,在曹操几十年的丞相时期,曹操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重用寒门子弟。
寒门出英才?的确如此,但是寒门子弟最重要的是没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没有复杂的利益合作,更没有其他的路可走,曹操给他们的就是他们的一切,曹操不给他们,他们就一无所有,重用寒门子弟可以瓦解世家大族对于权力的掌控。
重用宗族子弟是曹操的另一个人才制度
而在重用寒门子弟的同时,曹操还采用了另一种人才任用制度,那就是同族选用,在曹操的宗室子弟中,曹操总是能够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将同族子弟安排到权力中枢中,确保江山稳固。
因此,曹操不需要司马懿来为曹家的江山做什么,有忠心耿耿的寒门子弟和曹氏宗族守护着曹家的江山,司马懿这样的世家大族子弟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在自己麾下做一个普通的文职官员即可。
曹丕为什么重用司马懿?
曹操去世的时候,司马懿并没有得到曹丕的重用,但在曹丕刚刚执掌曹操的权力时,青州兵就动乱了,甚至发生了曹彰对于曹丕继承权挑战的问题,这样宗室子弟在曹丕心中就开始变得不稳固了,在曹丕执政前期,为了稳固曹操原先的部下和地方上的军队,曹丕依然会选用曹仁等嫡系掌控权力中枢,但在应对门阀世家的问题上,曹丕就不如曹操果断了。
曹操对于反对势力向来是以强烈的打压为主,安抚基本上不存在,曹丕却不同,他的根基尚浅,寒门和宗室对于曹丕的支持力度并不高,他绝不敢像曹操那样持续打压世家大族,因此,重用司马懿这样的门阀世家的人就是曹丕笼络门阀势力的重要方式了。
真正让司马懿得到曹丕重用的原因还在于曹丕想要称帝,废除汉帝,建立独立的帝国,曹丕的这一梦想必须得到东汉以来生活在北方的各世家大族同意才行,不然会招致无数的骂声和反对声,为了笼络门阀世家为自己称帝摇旗呐喊,曹丕实施了一个重用的人才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就是在官方和明面上保证了世家大族的权力永不凋零,得到曹丕保证的世家大族们,陈群、华歆、司马懿等人当然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曹丕称帝了。
曹丕称帝,受益的不只是曹丕自己,还有世家大族,司马懿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到了权力中枢,成为军队的领导者之一。
司马懿出兵
司马懿怎么敢反了?
无论是曹丕还是曹睿,对于司马懿都是信赖有加的,司马懿对于他们的回应也是诚意满满,绝没有丝毫的怠慢之心,从这一点上看,司马懿在曹丕和曹睿时期,是没有滋生叛乱的心迹的。
但是在曹睿死后,曹爽掌控曹家的权力机关,情况就不同了。
从曹丕开始,九品中正制的诞生,彻底封死了寒门上升的渠道,自以为得到世家大族拥护的曹丕从此也失去了对他最忠心的一类人,寒门子弟。
曹睿时期更是如此,在曹睿当皇帝的时间里,除了曹氏宗族和门阀大族的子弟以外,基本上见不到寒门子弟的踪影,而曹睿时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现象是,曹氏宗族的人才凋零得太快,后起之秀的能力并不能够支撑整个权力中枢,世家大族的联合却越来越紧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系网。
曹爽能力不足
曹爽在执政能力上并没有多厉害,但对于剩余不多的曹氏宗族的压制却极其明显,为了个人的权力,不惜得罪唯一能够支持曹氏江山的宗族子弟,在这一点上曹爽已经输给司马懿了,而曹爽在治国和打仗的能力上也十分欠缺,让朝中的其他大族们对他心生不满,对于朝臣来说,皇帝是谁无所谓,曹爽执政却不行,太烂,换个人也好,司马懿就挺合适,而且司马懿还能够保证他们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不用司马懿,这件事说得太夸张了。其实曹操是想用司马懿的,只不过司马懿不想为曹操效力。
司马懿是世家大族,司马八达也是天下名士,司马懿按家势,按才学都是曹操看好的人才。而且曹操晚年,年轻一代的才俊本来就少,说曹操打死不用他是不可能的。
司马懿和曹丕年龄相仿,关系不错。曹丕篡汉依靠的就是世家贵族,士大夫阶层。在这些世家中,司马家很重要,司马懿也就成为倚重的对象。况且司马懿为人低调,并不是张扬揽权的人,有有能力,是很多君主喜欢的人才。
司马懿对曹丕,曹睿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是有目共睹的。在曹丕曹睿时代,司马懿不争权,听调遣,也是朝野共知。这时期的司马懿不是奸臣,是大大的忠臣。
曹操说司马懿有反相,狼顾之相,更多是蜀国司马懿深沉,有不贴心的感觉。曹操是多疑的性格,靠魅力赢得人心。司马懿偏偏不和曹操贴心,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觉得司马懿不好接触,不能成为嫡系,何况曹操这样自视极高的人呢。
他劝曹丕,属于正常,防微杜渐是没错误的。但说曹操看得多清楚真的有些过誉了。
人心隔肚皮,很多时候都是在赌,比如刘备在赌诸葛亮,孙策也在赌周瑜张昭。赌赢了就说有远见,赌输了就说是蠢货。这样的评判一点也不公平。
曹丕没赌错,曹睿也没赌错。不是曹氏宗亲的争权与无能,司马懿也不会有后面的种种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微信推出的药神保,一个月一块钱的抗癌保险怎么样?值得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