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端午节很快就到了,娘家在农村,端午节回娘家都有哪些习俗和礼节?
端午节,粽子,娘家端午节很快就到了,娘家在农村,端午节回娘家都有哪些习俗和礼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节陕北的风俗,出嫁了的姑娘一定要回娘家,带上包好的粽子和油炸的果子,如果有孩子的话,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穿上新衣服,带上回娘家。
人们把这种回娘家称作归宁或者是归家,过了端午到初六或者是初七的时候要返回婆家,然后娘家人要给女婿绣一个带有青蛙的肚兜,还要带一些礼物给婆家,这叫礼尚往来。
还要给小孩子们的耳朵上别上一些艾草,俗语称是躲午,什么意思呢?就是保佑这些孩子们今年一年平平安安,不会遭遇到毒蛇、虫子、蚊子的侵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这的端午节是有娘家人都带上爰人小孩回娘家过节。耳朵边抹点雄黄酒,怕壁虎钻耳朵里。还有脚底也要抹,避免脚踩上蛇。中午吃咸鸭蛋和棕子还吃红色的血汉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底蕴。端午节俗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祈福纳祥类习俗主要以划龙舟与祭龙,压邪攘灾类习俗主要有挂艾草,浸龙舟水,洗草药水,拴五色彩线等,节庆食品主要有,粽子,五黄等。
我老婆娘家是苏北的,那里端午节来临时,乡下各家各户多在准备包粽子的食材。有糯米,猪肉,红枣等,基木分2种口味的粽子,一种红色猪肉咸粽子,另一种白色红枣甜粽子。煮上一大锅,煮开后,一股粽叶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一下子有了食欲。
为了压邪攘灾,每家每户门口两旁挂上艾草。艾草有股中药味,可以驱蚊。夏天来临之季,蚊虫慢慢多起来了。用艾草在室门口放着,能阻止蚊虫进户。
随着人们外出打工的多,老的一代过端午节的传统,渐渐地在被遗忘。希望我们年青人要注重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让它代代相传下去。
晚上,准备好晚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口中吃着糯香的粽子,看着电视中赛龙舟的节目,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这儿端午节风俗主要有:包粽子,吃粽子;
赛龙舟,将部分粽子倒入江中,纪念屈原;
大门两边插艾叶驱蚊;
过去还有喝雄黄酒的习惯,因为伤害身体健康,现在没有了;
女儿回娘家没什么特别要求,也不用买什么礼物,看看父母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节很快就到了,也来这里聊一聊我们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我的家乡是长江下游入海口处的苏北启东市,家乡虽然临江靠海,但是没有赛龙舟习俗,只是包粽子,吃黄鱼,采艾叶,挂香袋。
记得还在娘家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前,妈妈都要采芦叶,然后包粽子,一般都是红枣,赤豆,花生等老式粽子,妈妈有时候也会包小米粽子,或者什么都不放的糯米粽子,这个粘白糖吃不错。每次都包几大锅,街坊邻居送送,亲戚来了带些回去。
结婚后,我跟着车间里一群小姐妹,去厂区旁边的小河边采芦叶,用黄沙学会了包粽子,我就年年包鲜肉粽子,也带给妈妈吃,爸爸说鲜肉粽子比红枣粽子好吃,然后我年年包3大锅鲜肉粽子,一锅自己吃,一锅送给妈妈吃。一锅送给婆婆吃。
每逢端午节,我是一定要回娘家过的,爸爸妈妈都在等我们回去呢。
端午节的餐桌上,粽子少不了,还有就是红烧黄鱼,饮黄酒,家家户户门口还放一束艾叶菖蒲,这个说是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还有就是佩香囊,这个香囊一般是去街上买的,小时候可以挂在身上,长大了,就挂在自己的床头。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回娘家过端午节,一般我就带些鲜肉粽子,再带几瓶黄酒,其它不用操心,早些去帮帮忙,做几个菜,吃完洗个碗,带上妈妈包的粽子,再回自己家。
端午节,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只是现在爸爸妈妈都离我远去,再也吃不到妈妈包的粽子了,好伤感的------。
血糯米咸蛋黄鲜肉粽子
红枣五仁糯米粽子
咸蛋黄鲜肉粽子
咸肉香菇粽子
上一篇:会计和出纳相比哪个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