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中小学,你怎么看待学得好是学生自己聪明和学不好是老师教不好这种观点?
老师,学生,不好在中小学,你怎么看待学得好是学生自己聪明和学不好是老师教不好这种观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中小学,你怎么看待学得好是学生自己聪明和学不好是老师教不好这种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我的看法:凡是学习好的学生,家庭教育占60%,学校教育及个人占30%,社会影响占1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得好,是学生自己聪明;
学不好,是老师教不好。”
——意思也就是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老师可有可无,毫无用处!
仔细琢磨这话,也有道理:
有句名人名言:任何成功,是99%的勤奋,加1%的天赋。
这里确实没提到老师的功劳!
就拿我所教的一个普通班的情况来讲吧:
全班各科每堂课能认真听课的,总有10多个"好学生"在默默听课,他们从来不要老师多讲多管,即使他们听懂了,学会了,老师甚至还蒙在鼓里!很多时候,老师提个问题,根本不用你老师点名,他们就主动答上来了。至于布置的作业,从来不用老师催促,不用和家里扯嘴皮子,从不欠你老师的“账"。我还发现,班主任成天为另外那些学生忙上忙下,忙里忙外,可就从来没为这10来个"好学生"操过心!他们没让老师操心还算了,有时还主动帮班主任管管事,帮帮忙之类。
这下该明白了吧?我们老师拍拍胸堂,扪心自问一下:
这些"好学生"学得好,又听话,我们老师为他们付出过吗?
至于那些“学不好"的学生,老师几乎投入了80%的精力:
讲课不到2分钟,就得点他们的名,象招魂一样叫他们的心思快回到教室来;好不容易招回来了,又不愿拿出课本,不愿动笔,有时还干脆睡着了……作业不交时,老师还要微信家长;老师管得他们多了,还顶撞老师,老师打不得骂不得,周六周日放弃休息还要去家访……
但是,我们老师教育了这些“学不好"的学生这么多,花了80%的精力,有什么收效呢?
他们每次考试时,甚至选择题写个ABCD字母都不会。我们做老师的,真的太无能!怎么就教不了他们!
学得好,是学生自己聪明; 学不好,是老师教不好。
这话还真有道理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我信,信他是优秀学生离开学较后说的话,或者是出自家长之口,这是没有良心或不懂教育的人说的胡话。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产物,缺哪一环都不行。孩子很聪明,就放在家里家长教,有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的。老师再会教,没有家长的配合也不行。孩子也聪明,家长也配合,老师也会教,遇到战乱或文革那样的年代,孩子能学出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不到教师的作用与不承认教师的局限性一样,都不客观。
持题中这个观点的,应该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大概不懂得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在一个人的学习和成才这个问题上,其他人包括教师在内都属于外因。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能让一名愿意努力学习而且基础不错、智力不差的学生变得优秀,却不能让一个不愿学习或者基础极差、智力低下的所谓学生变得出色。还是那个比方: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时间能让一枚受精的鸡蛋最终孵化出小鸡,同样的条件你绝无可能令一块石头蛋子变得有生命。
在一个班级里,一名所谓的“差生”与所谓的“优秀学生”的差距自然没有石头蛋子与鸡蛋的差距那么大。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班级里再差的学生也决不会在受过几年的教育之后仍停留在他入学前的状态,不会毫无进益。
同样,品质再好的鸡蛋,如果不经过孵化,它永远只是一枚鸡蛋;放的时间长了还可能变成一枚臭蛋。资质再优秀的孩子,如果不接受教育他也永远成不了才。
王安石写过一篇名为《伤仲永》的短文,记述了一名天才儿童的陨落。这个叫方仲永的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指物作诗”,不仅写得快而且还都有一定的文采和道理。方仲永的父亲把孩子当做牟利的工具四处赶场子,不让他投师学习。结果等作者见到已经长到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时,写出来的诗已经失掉了灵气。长大后,就成了一名毫无特长的普通人。
王安石认为,即使是通达聪慧富于天赋的人,如果后天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也必定要成为平庸的人;那些本来就资质平平的,如果再不接受教育,恐怕连普通人他也赶不上了。
能否认教育的重要性吗?能够否定教师对于学生成才所起到的作用吗?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自省,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于那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们不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以功臣自居;对于那些后进的学生,则永远葆有一份歉疚之情,提醒自己也许我还没有尽力,我永远不能轻言放弃。
一句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这样或许能够让自己心安,也能够减少一些求全之毁。
与您共勉。谢谢!
上一篇:36岁了,感觉有很多话想和父亲说,我最应该先说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