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朝皇帝为何热衷于卖官鬻爵?
卖官鬻爵,爵位,汉武帝汉朝皇帝为何热衷于卖官鬻爵?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汉朝皇帝为何热衷于卖官鬻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能短时间聚集大量的财富和物质,说白了就是弄钱。
卖官鬻爵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卖官,一个是鬻爵。
汉朝基本上沿用秦的二十级爵位制度,汉文帝时,《史记 平准书》记载: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於是募民能输及转粟於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戍边的将士缺乏粮食的时候,汉文帝就用粮食换爵位,最高的都能达到18级大庶长。
汉景帝时,《史记 平淮书》记载:上郡以西旱,亦复脩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遇到大旱,汉景帝还改了卖爵位的价格,给粮食换爵位,而且给钱粮还能赎罪。
汉武帝时,发动对匈奴作战,耗费大量的资源和金钱,而得到的荒漠、草原,对于农耕文明来说,一毛不值,汉武帝财政逐渐困难,于是开始实行鬻爵,这政策明码标价,直接用钱购买,也解决了一部分燃眉之急。
汉文帝、景帝、武帝也只是特殊时期,用鬻爵的方法,得到金钱和粮食,在短时间内绝对有效,可能并不长期实行。
到了东汉桓帝、灵帝,卖官和鬻爵并行,卖官鬻爵基本上成了明文规定,一遇到天灾人祸就马上卖官鬻爵弄钱。再加上东汉腐败太严重,也成了敛财的工具。
《后汉书 宦者列传》记载: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曹操的爹拿一亿钱买了个太尉当当,这够腐败的,就差不能买皇帝当了。
西汉时只是为了军国大计,特殊时期才想到鬻爵,基本不卖官。东汉灵帝时,性质变了,他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敛财,才想到卖官鬻爵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卖官鬻爵,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不是太光彩,但在秦汉及以前却是正当的,甚至已经是常例和制度。
国家缺钱了怎么办?后世王朝向农民加税。
而秦汉及之前却是向富人伸手。
但不是明抢,而是给你爵位、给你特权、给你免徭役、给你免刑罚,因为你能给国家做贡献了。
汉朝皇帝热衷于此,主要是汉武帝搞得比较凶。
而东汉中后期, 卖官鬻爵就是公开的腐败了。
首先是汉文帝徙民实边开启汉代卖官鬻爵的先河
文帝时期,汉帝国的国力已经有所恢复。
于是,朝中鹰派就开始出现了,批评和亲、主张讨伐匈奴。
晁错就是其中代表。
但因为黄老无为之术正是强势、国力也没恢复到强盛,加之文帝也不爱折腾,所以晁错的建议仅是建议,或是被有选择的执行了。
其中,徙民实边就成了被执行的一条。
落实到具体国策上,就是向边地迁徙人口,迁徙人口就要花钱,重要的是输送粮食。
而文帝又不想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于是就出台了一条国策:凡是能向边关输送六百石粮食的就拜上造爵、送四千石的就拜五大夫爵、送一万二千石的,就拜爵大庶长。
这就是成制度的卖官鬻爵。这里注意,一般情况下是只拜爵而不授官,除非极特殊情况。
其次是汉武帝为讨伐匈奴而疯狂地卖官鬻爵
武帝之前,汉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平准书里记载:
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也就是不到一百万石的粮食就能养活中央官僚系统。
按亩产1石算,100万亩土地的产出就够了。
而汉初定垦田是827万多顷,也就是农业GDP的八百分之一就够了。
但武帝发动对匈作战之后,这点税收就不够用了。
国家不仅要养官、养皇室、养军队,关键是还得打仗。
战争经费巨大。
大到什么程度?
前124年河南之战和前123年的定襄北之战,都是大胜仗。
但损耗及支出是多少:战马十余万匹,优抚及赏赐士兵花费黄金20万金。
一金是一万钱,也就是优抚和赏赐钱是20亿钱。
而之前一年汉帝国的行政开支是3000万钱。
光可统计的钱币花费,就是国家行政经费的几十倍。
而且汉匈战事持续了武帝一朝。那如此大的开支怎么办?
汉武帝干了三件事,一个是盐铁官营;一个是超发货币;而再一个就是卖官鬻爵。
可统计的数字是武帝在河南之战和定襄北之战后,卖爵卖了三十余万黄金,合30亿钱。
之后,又继续卖,具体卖了多少就不好统计了。
第三是总结评价汉代的卖官鬻爵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日益腐败,简直已经到了不可控的局面。
内廷宦官和外戚势力交替执政,朝廷吏治已经腐败到极点。
别说卖爵了,就是买官卖官也是司空见惯,甚至明码标价。
所以这一阶段的卖官鬻爵才是真的卖官鬻爵。
如果皇帝有价,估计也能卖,因为已经卖到了三公高官。
总结来说,西汉前期是卖爵位,这还算比较可控的,主要是文帝朝和武帝朝前期。
此时,算是国家向富人卖爵位,以解突然性的财政开支,如徙民实边、如对匈奴开战。
所以,总体来说,对国家不仅无害,而且还有好处。
但武帝中后期,随着对匈作战日益紧张,卖官鬻爵也就疯狂变质了。
即便如此疯狂卖官鬻爵也不能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所以就超发货币、就盐铁专营。
虽然疯狂,但还算可控。卖官鬻爵的影响,还未大肆波及国家行政。
而东汉中后期,就是彻底的腐败了,没啥评价的。
就是从皇帝到三公再到地方官吏,全都胡来了。
此时,吏治已经彻底崩坏了。
所以,卖官鬻爵不仅影响了政风官风,也影响到了老百姓。
后期爆发大规模的农名起义,也就没啥奇怪的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汉朝的人才录用形式导致,汉朝初期采用世袭制和推荐制并行,中后期采用举孝廉的方式,就是让地方推荐有道德水平和操守佳的人。这种采用主观录用公务员的手段,导致了权力寻租成为了主流,毕竟一个人的道德高低不如一个人的财富多寡好计算;
上一篇:目前佳能5DSR与E0S R价格差不多,该选哪一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