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朝官服的颜色和爵位官职有关系吗?
官服,颜色,清朝清朝官服的颜色和爵位官职有关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官服的颜色和爵位官职有关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清朝官服的颜色和爵位官职有关系。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
官府以青色蓝色为主,早期是蓝色,乾隆时期开始规定只能用石青色。
一般文武官的区别主要在于顶帽和补子。
特殊职业在颜色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翎枝的区别
朝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褐羽蓝翎,五品以上用孔雀花翎。
顶戴颜色区别
亲王至贝子均用红宝石顶
一品官用珊瑚顶
二品官用镂花珊瑚顶
三品官用蓝宝石顶
四品官用青金石顶
五品官用水晶顶
六品官用砗磲顶
七品官用素金顶
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
贡士用素金顶
举人冠顶为银座,上衔素金顶
贡生用镂花金顶
监生、生员均用素银顶。
朝珠绦带的颜色区别规定
这个基本很少有人知道。
清朝穿官服要佩戴朝珠。
朝珠所用绦带用丝线编织,色彩也有严格规定:
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
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
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是十分注重礼法的,上到不同阶级的地位,下到碗筷茶具的摆放次序,都有着自己的规矩。
自然,在众多规矩中也包含了对官袍颜色的等价划分。
一、 清朝不同官袍的颜色划分
清朝因为紧跟明朝,所以除了整体剪裁以及有着满族特色之外。对官袍色彩的划分大体和明朝一致。
而明初规定——
一品至四品,绯袍;
五品至七品,青袍;
八品至九品,绿袍;
未入流杂职官,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同。
二、 清朝不同官袍上的瑞兽划分
正如上面所说,清朝的官袍除了色彩大体和明代一样,还有着自己的特色——补服
而补服上面的瑞兽也会根据不同的官位而变换。
总体来说文官的补服图案为飞禽;武官的补服图案为走兽。
比如说:
一品文官图案为仙鹤
二品文官图案为锦鸡……
一品武官图案为麒麟
二品武官图案为狮子……
而官服的上限是亲王的官袍,亲王的图案可以是五爪正龙,仅次于皇袍的五爪金龙。
三、 不同朝代的官袍颜色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官袍的颜色也随朝代的更迭而变化。
而古人讲究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更自有其颜色。
比如说:
秦朝属水德,所以崇尚黑色
汉朝属火德,所以崇尚红色
商朝属金德,所以崇尚白色
而随着染色技术的发展,自汉朝后,不同朝代的官袍不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更为精细复杂的色彩,就比如清朝。
不同官职与官位的官袍,有着鲜明的颜色,装饰的等级划分。
这实际上侧面表示了古代封建统治者对于自由平等思想的禁锢,利用官袍颜色的划分和其他类似的工具,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不同等级之间的不可逾越,从思想上给人们注入皇权至上的思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官员不依靠官服颜色来区分爵位、官位。所有的官服,包括皇帝的常服,都是宝蓝色、青黛色等。
康熙常服像,皇帝的常服也和官员一样,都是使用宝蓝色,并无特别区分。明黄色的吉服一般是很少穿的,只在大庆典的时候才穿。
清代区分官位和爵位主要依靠顶戴花翎以及胸前背后的补子。
不同的顶戴是区分官衔的重要标志。上图展示就是水晶、蓝宝石、红宝石、珊瑚玛瑙等制成的顶戴,代表着不同的等级。
不同的补子不仅区分文官和武官,也区分级别。
恭亲王奕䜣朝服像。
恭亲王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是清代爵位最高的大臣,他的朝服也是一样的颜色,只是胸前绣的不是补子而是蟒(低于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官服的颜色与爵位官职没什么关系
清朝的这一点与明朝不同,清朝所有官员的服饰皆为深蓝色,不仅是官员,就连皇上的吉服(祭祀或者重大节日穿的衣服)也是蓝色的。
因为清朝官员的等级不靠服饰的颜色来区分,靠的是胸前胸后的补子来区分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 。下面科普一下清朝如何用补服来区分等级的:
一品仙鹤补,
二品锦鸡补,
三品孔雀补,
四品云雁补,
五品白鹇补
六品鹭鸶补,
七品鸂鶒补,
八品鹌鹑补,
九品练雀补
御史,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
二品狮子补,
三品豹子补,
四品老虎补,
五品熊补,
六品彪补,
七品犀牛补,
八品犀牛补;
九品海马补。
这一点一直延续到清末,编练新军,才效法西方,在军队中推行西式军服,以军衔代替传统的以补服作为区别官员级别的方式。但也仅仅局限在新军中,就连其他军队都没有改变其服装。
上一篇:当摩羯爱上狮子会怎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