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怎么办?
孩子,习惯,家长一年级的孩子没有养成学习习惯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六、培养孩子及时改错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七、培养孩子爱提出问题,学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孩子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要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假如孩子最初问你为什么,每次你都含糊的回答,或者忙你自己的事情,忽视孩子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会的尽量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不会的就记下来查资料,然后共同学习,从中家长们也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知道蜻蜓六条腿;知道蜗牛有几千个牙齿,而且长在舌头上;知道了比目鱼一只眼睛随时会变颜色。对于家长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来解决。每位做家长的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此外,还应培养孩子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总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要订计划订要求,勤检查严督促,直到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养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现在的父母对家庭教育子女方法的需求不在满足千篇一律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而是寻求最大限度的开发自身潜力受教育的途径和“量身订制”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我们当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上了学,只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吃穿问题,至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交给学校和老师去管就可以了。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对的,你想同一个老师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就要差一些呢?这其中关键在于孩子平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的不同。如果父母平时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我想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就有很大改变呢?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父母就不需要整天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烦心和苦恼呢?也再不用到处找老师为孩子补学补差呢?孩子也不会再为学习而累呢?如果父母平时再能注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尊重孩子好的兴趣和爱好,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相信我们的父母也同样能培养出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父母也就不需要再为孩子经常不开心.不快乐而困惑和迷茫呢?也再不用为孩子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担忧和犯愁呢?孩子也再不会整天愁容满面和闷闷不乐的样子呢?
家庭教育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教育意味着100%的成功和失败。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家庭教育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展开的教育,我们主张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原则。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开端;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儿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父母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凡事包办.代替.增加孩子的依赖性。
上一篇:面积小的办公室如何装修得有个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