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痴迷于王羲之的唐太宗,自己书法怎样?
王羲之,书法,太宗痴迷于王羲之的唐太宗,自己书法怎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温泉铭》,是太宗为骊山温泉书写的碑文,原石已佚,拓片于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后被伯希和掠走,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亦为行书,系太宗去世前一年即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所书。二块碑刻书风一致,相对而言,《温泉铭》较《晋祠铭》书写更为自由,字形姿态多变,起伏较大,用笔秀丽而不失遒劲。将此二碑与王羲之传本尺牍和《集王圣教序》中相同的字作比较,可以看到二者的相似性,足以说明王羲之书法对李世民的影响,并且此碑开创了行书入碑的先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太宗书法与历史书家相比,我个人感觉还是有一定差距,但作为帝王实属不易。他扬大王抑小王,曾影响了初唐的书坛,直至孙过庭《书谱》亦据此论。这一过错,一方面因抑制使激厉、奔放一路的书风暂时隐匿,另一方面也使志气平和的大王书风逐渐抹上了宫庭色彩,而渐失光辉。小王之奔放,因为李世民的唾弃,被世人不重视了。但是大王的平和,却被捧起来了。于时代来说有利有弊。尤其以书取仕,是对书法发展一个很大的推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唐的书法很不错也,丢在王羲之书法中可以以假乱真,貌似这句话有点过了,确实老唐的书法非常接近王羲之的风格,这与他走火入魔般痴迷《兰亭序》及王之其他作品有关,古人本就以毛笔表达,加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老唐就能写出王作品的七七八八,现存的作品有《屏风贴》,《温泉铭》,《晋祠銘》等,得二王之笔法神韵,秀美俊逸洒脱。
虽然说老唐开拓了行书在石碑上的存在,书法也达到模仿秀的程度,但个人认为还是少了自己的东西,宋徽宗为何书法在历史上比老唐的知名度更大,在于其原创个性,高辨识度。成其一家,书法无论如何临摹,最后终得脱影,否则生命力就不长了,当然这是现在在此闲聊,没有不尊重古人之意,客观来说,老唐书法还是不错的,只是追星太痴,忘掉了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一味的模仿,只能是很好,不会是更好,只有超越,自成一体,才能自成一家,如瘦金体,至今无人超越。太宗的字还是很好的,跟他喜不喜欢王羲之没关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世民的书法是老狐狸啊!时下书协自吹自擂的创新者流望尘莫及,其写的江湖丑字如果给李世民看不仅会令人吃惊!而且会被逐出\"中书协\"这类翰林院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世民确实是很痴迷于王曦之,真爱粉,追星一样的痴迷,得到王羲之的真迹后,他自己每天都要临摹,看好几百遍,而且还要逼着自己的儿子,看好几百遍。
李世民自己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的,首创行书和行书石碑,还有太白书,他的行草隶篆也是不错的,大气洒脱,运笔饱满,章法独特,他对书法的喜好,极大地推动了唐朝书法的发展,在“贞观之治”外,开创出一个书法盛世,这没有哪个皇帝能做到的,确实也挺厉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太宗文治武功,雄才大略 。
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也非常巨大。
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作赞,确立了其在书法高度上的书圣地位 。
推崇科举制,把书法作为科考的重要内容,提高了书法艺术的价值。
理论上强调骨力、冲和之美,酷爱王羲之并集其字而成《圣教序》
弘扬书法文化,为唐代书法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世书法的发展延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筆
试想 ,一个如此痴迷王羲之的书法的人 ,他的书法会不会爱屋及乌呢 ?
上一篇:你们给你们女朋友都备注的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