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余昌平老师的书法?
书法,笔画,老师如何评价余昌平老师的书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余昌平老师的书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根据介绍俞先生1946年生人,已逾古稀之年。提供的三幅作品如果是近作,实属不易!其早期学栁学欧学赵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提供的作品辩识,其书法风格定格在赵孟頫的《三门记》和《胆巴碑》,这二件分别是赵早期和晚期的风格接近的楷书代表作。俞先生已得赵氏二帖精神,结体严整,用笔沉稳,整件作品显得静穆。更可贵的是楷中略带行意,此乃上乘之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要从其点画、结构和章法三部分去欣赏。
整齐是书法结构的原则之一,它能造成一种特定的氛围,给人以庄重、肃穆、稳定、雄强的感受。除行草之外的书体篆、隶、楷都有整齐的效果,线条排列有序,横平竖直,长短伸缩,比例适当,疏密匀称,粗细得宜,重心平稳,从整体上收到“齐”的效果。但是整齐也是相对的,绝对的整齐是不好的。因为汉字笔画多少不一,要求变化,过分的整齐会产生僵化、单调之感,只好从不齐中求齐。鉴赏中对整齐要辩证地看,每一个字大体上求得平稳,从视觉上感到舒展不别扭,而在每一个笔画的处理上又有丰富变化,这样才达到辩证的统一。
参差也称变化,参差是和整齐相对的,二者同时并存,又相互衬托,正是借此关系,才充分显示其各自的美学特征。如果说整齐给人的是近乎单调而稳定的庄重感,那么参差的作用则适应了人们审美要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要求,给艺术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在结体上要因字构形,灵活多变。如篆书多以长取势,隶书、魏碑多以扁取势,楷书多以方取势。一字之中,用笔要依靠线条变化造成参差。如一字中遇到同类并列的笔画,要采取变化处理,所谓“燕不双飞”、“字无二捺”、“点无同态”等,避免单调雷同。即或是同点画也力求变化,如横应有仰有覆,竖有向有背,在左右、上下结构字型中,诸多相同笔画莫不依照揖让、互补、呼应、穿插等构字原理,进行合理的变化安排。
主次指书法中主体与宾体、整体与局部的呼应组合关系。任何艺术形式都有主次之分,主要部分在字中具有内在趋向性,起主导作用,次要部分则起衬托、辅助作用,主次二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强化书法的艺术变化,避免了书法的板滞和平庸。一字之内有主笔次笔之分,抓住主干笔画认真处理,会保持字的重心平稳。在独体字中,笔画多也应突出一个主要笔画,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如“王”字,突出下面的一横,“平”字,突出中间的一竖,“入”字,突出右边捺。在合体字中,左右结构要根据左轻右重的原则突出右边部分,如“福”字,左边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上下结构要根据上轻下重的原则突出下边部分,如“草”、“宝”等字,上边占分三分之一,下边占三分二。一字之中主次明确,势必带来表现上的灵活多样:主则实,次则虚;主则显,次则隐;主则重,次则轻。主次对比,虚实对比,隐显对比,成就了作品的节奏美感。
呼应是一字之中点画之间的联结关系。正是点画之间的呼应,才使线条血脉相通,紧密联为一体,充满生机和活力。呼应是通过往来笔势产生的,笔势是指写字时笔毫在点画运动中所产生的势能,它是字体点线结构、用笔技巧和时代风尚等综合的产物。一般来说,势能表现在起笔和收笔时的呼应关系,起笔为呼,承笔为应,如果缺乏呼应,整个点画则成一盘散沙,血脉淤滞,缺乏精神。任何一种书体都存在着呼应的关系,不仅是笔画相联或相交称为呼应,一字中笔画不联不交的也要笔意呼应,如“前”字上方两点,左点向右下落笔,然后向右上出锋,这为呼,右点则向左落笔顺势撒出,这为应,尽管两点形状上不联,而在意义上却紧密联在一起,不可分割。合体结构偏旁部首之间也存在呼应关系,如“何”字,左边单人旁之竖一般向左稍弯,下部向右下稍顿微微提笔向上,有的出一小钩,呼起下面笔画,而右旁“可”字上横紧紧呼应从左下向右上微扬写出,右边竖钩顺势向左上出锋,与左边单人旁之竖遥相呼应。呼应的方法有多种,这就看各人的发挥了。
余老师书法既有王羲之的风流秀雅,又有北碑的雄强开张,适合初学者研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有技艺道三种境界,老师的书法己达到技艺境界,至于最高境界“道”,似乎还不及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必须有自已的个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余昌平老师是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