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国“不败将军”白起,晚年为何死得如此凄惨?
秦王,秦国,邯郸秦国“不败将军”白起,晚年为何死得如此凄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上党之争,白起攻陷韩国多个要地,韩国国君放弃了上党,但是上党的守将不降秦国,反倒是降了赵国。
长平之战:先后斩杀赵国45万人,赵国元气大伤,秦军围攻赵国都城,信陵君窃符救赵才避免了赵国被灭,白起一战成神。
秦昭襄王四十八,白起患病不成出征,同时长平之战损失太大,劝秦王不要再打了,秦王不听,然后派兵攻打邯郸,久攻不下。然后强令白起出兵,白起并未立即启程,然后秦王被范雎误导,赐死白起
分析原因:
白起这一生,自统兵开始,战必胜攻必克,前后杀人将近百万,特别是长平之战坑杀赵国40万人,他的内心深处的负罪感肯定很强,毕竟是活生生的人。
白起功劳太大,功高震主,所以老老实实打仗还行,一旦不听话,下场肯定不好。
白起和范雎有隙,虽然白起带兵打仗可以,但是朝堂之上还是比不过范雎。
在当时,杀降是不详,俘虏一般不杀,白起是第一个杀了这么多降卒的人,秦国也要受到牵连,显得秦人残暴不仁。
白起在打仗的时候,还要烧别人的祖庙,这样做的太过分了,也是给秦国抹黑。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我非常喜欢历史,请喜欢的朋友多多关注啦!
关于长平之战白起为何坑杀降卒,这里引用一下《大秦帝国》里面的片段:白起俘虏赵军40万人以后,曾发书给秦王询问如何处理。秦王回复说“秦国贫瘠,养不了这么多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自己处理吧”。白起思前想后,最终选择的坑杀,然后回去之后就告病在家,不再打仗,最终被秦王赐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平本由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确切说不是自杀,而是白起揣摩君意,终被赐死。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种结局是大多数功臣的宿命,他的存在对主人就是威胁,各种迹象和信息应该不断的引导他该结束了,无奈但没的选择。
这是其一。
还有因为杀的人太多,也许最后顿悟啦,战争后遗症,深陷自责中不能自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道昭昭,因果轮回。万古神帝放过谁。人乃万物之灵,上苍有好生之德。历史上不是你一个名将就可以枉杀众生,白赵,项羽等,还有近代史日本关东军司令东条英机,一旦恶贯满盈,阴日来临,冤魂漂空,神佛慈悲,报应绕身,自是万劫归身。三国时孔明火烧象兵三万,匆感全身发冷,仰天大哭,叹息曰,平定南方,对国家有功,吾将折寿十年。所以兵法再三云,兵者国之利器也,不可枉兴无名之师,上苍有好生之德,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戈止戈而用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在功高震主,世人皆知武安君不知秦王。这也是人家告他黑材料的素材。
二在将相不和。严格来说白起是穰侯魏冉一手提拔的,结果宣太后一死,昭王亲政逐四贵,重用范雎,前面还好,后头就有问题了,范雎发现有白起自己就插不进人去。
三在居功自傲。长平后他要进攻趁势灭赵,秦王等不肯,在他看来贻误战机,白白浪费了秦国数年的努力(备战长平,举国力擎)和秦军的牺牲。等赵缓过来劲儿了,秦王想起来灭赵了,长平战后的秦军已是强弩之末,碰举国悲愤同仇敌忾的哀兵赵军,自然胜算不大,白起这等战神自然知道利害,坚决不去。秦王反复请,就是不去。秦王怒了,你以为没你不行?没你老子照打。结果,毫无悬念的输了。然后白起又背后得瑟:看,我就说吧...
下一个类似命运的大臣,要到袁绍那里了,呵呵。
自秦孝公算起,心眼最小的就是秦昭王。
免白起,不解气,好要赶出咸阳,有病也不行,滚滚滚。
白起走了,想想还是还不解气:这个老家伙,藐视君王,哼!让他这么走太便宜他了。万一他学商鞅造反咋办?到别国咋办?
赐死。
于是白起死了,所谓的自杀,呵呵,或许吧。
不过后来郑安平降赵 ,范雎引咎辞职后也没落好死。昭王一朝,杀当朝重臣这事儿很上瘾,六世七君就他最爱这口。
上一篇:大家好,我是一个全职宝妈,真的想找份靠谱的兼职做,大家有推荐的吗?谢谢你们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