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书法家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写得非常漂亮了,为什么还要临摹隶书篆书等各种书法?
篆书,隶书,书法古代书法家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写得非常漂亮了,为什么还要临摹隶书篆书等各种书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的书法家,大多都是各种字体精通,会从各种字体一一临摹学习: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慢慢练习积累,长期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在某个字体上得以发挥到淋漓尽致。
比如王羲之以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文明天下,但我们也知道,王羲之的楷书也非常了得。有资料记载,王羲之早年曾经花了很长时间练习汉魏隶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这个问题提的有些怪异,但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书法无止境,临摹无止境。对于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来说,只要不断的广泛的汲取书法菁华才能实现自己书法内涵的深厚和丰富。如我不常说的书法戒布若算子,贵变化然后才能生动活泼,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者来说,如果我们临摹练习一家书法作品,以后只临摹其中的一个字,我虽然掌握了这个字形,而不考虑同一个字的不同处理字形,势必会写成印刷体书法,就像活字印刷术那样,同样一个字刻或复制出几十个同样的字模,在相同一幅作品的有那个相同的字便摆进一个,结果会怎么样。那还是书法艺术吗?那样的书法还有生命力吗?
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同字不同结构布白处理的经典字形呢,就需要我们通过遍阅百家,掌握不同书法家不同书体或风格的字形,融会贯通到我们的作品中,就可以实现同字不同形,显得作品中的字各个鲜活生动。这只是列举一下,如果我们举一反三,进行一下发散思维式的思考。我们能够临摹学习更多的书体或字体,我们掌握的技法以字形以及各个书家独自的风格特点与表现技巧,我们自己的书法内涵自然就会更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书法还是字体或书体界限清晰为我好。如果将诸体技法杂糅一团,未必是书法创新或发展主流。学习书法要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为我好,一定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搞什么创新。书法的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可遇不可求,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学习书法要先学会走在考虑跑或者跑酷以及搞什么水上漂、飞檐走壁的高难度技巧。如果天资过人,悟性人,多临摹学习几种书体或字体是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也还可以缓解一下临摹过程中的疲劳度,找一下新感觉,研究一下中国书法历史,都是可以的。但仍然要说的是慎言创新。
创新是功到自然成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一篇碑文或行文书札里好多都是几种书体同时出现。为了彰显庄重和威严,比如一些碑文,碑额是隶书或篆书,碑体内容是楷书,比如胆巴碑。还有汉朝时期任命王侯将相的任命书标题要用篆书,内容要写隶书,普通官员的只用隶书。所以做为一个古代书家,各种书体都要求精通。不像现在,书协的官员只写江湖体,不敢写楷书,怕露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书法家,楷书,行书,草书都已经非常漂亮了,为什么还要临隶书和篆书。
首先 古人有”不究于篆,无由得字法\";特别是行草书,写到较高层次,就必须有篆隶的功底做支撑,比如当代大书法家萧嫻,对篆隶推崇备至,甚至把她的书房命名为\"三石一盘斋\"即《石鼓文》《石门铭》《石门颂》《散盘氏》。
她认为\"三石\"相通处在于俱用圆笔,练习《三石》古隶书,可增强笔力,达到行笔之际,连绵不断,若再行笔平稳,留心圆转,即可一试《石鼓》。还在她的论述文章《庖丁论书》中一再强调临习汉隶,说\"学北碑的好处,如五岳归来不看山,因为唐以前的书法有~密,茂,舒,厚,和,涩,曲,纵八大妙处。而唐以后的书法则截然相反,有~疏,凋,迫,薄,争,滑,直,敛八大弊端。\"可见书法家们对篆隶的重视程度。
其次 一般世人觉得书法家的字很好了,可只有他本人知道还有那些笔法上的缺漏,这些只有古代的隶书,篆书才能从根本上弥补。如中锋用笔,要达到所谓\"入木三分\",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还有力透纸背,那么篆书的用笔临习,是必须也是最主要的方式。还有行草楷要用的方笔圆笔,在殷商甲骨文中就不乏其例,还有《张猛龙》《张迁碑》的起笔收笔的棱角森挺,还有秦篆刻,《孔庙碑》《曹全碑》的起止转折的圆浑,行草书的用笔,最根本的地方都是从这些汉隶继承的笔法。
比如苏东坡的书法。尽管被称为天下行书三圣之一。但当时也有人称他的用笔如\"墨猪\"\"蛤蟆体\",为根除用笔缺漏,他专门下了很大功夫临习《石鼓文》,从而对他后期书法风格形成,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个艺术追求的三境界,里面有一个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书法家也如此,当他们达到一个很高水平时,可以说就不是和横向的同时代人比较了,他们往往就会把目光投向古人,希望在哪里汲取营养。从文字的发源地寻找灵感。使他们的书法作品更具备高古之气。孙过庭《书谱》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就是说草书的用笔的美离不开笔力的自然圆转,所以古代书法家能写草书的,都在篆隶下过很大功夫。后世的书法理论书籍里,在评判草书时,往往要把有无篆隶的笔意作为上品书法的标准。
上一篇:茵陈泡水,茵陈需要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