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打好了楷书基础,可以直接学行楷或行书吗?
楷书,行书,书法打好了楷书基础,可以直接学行楷或行书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受世传俗说的影响,不愿承认罢了。
其实,五种书体,相通之处并不多,甚至有截然不同的种种技法。学习一种书体过关了,要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另一种书体,不另起炉灶重新学习,根本就办不到;不但办不到,尤其是学了规范的唐楷,所形成的框框,对学习行草书,反而是一种桎梏。比如:
行草的章法错综变化,墨法的干湿浓淡,结构的同字不同形,笔速的快慢及跳宕等等,楷书中几乎没有,必须从头学起。
行草书技法中有许许多多的复杂对比关系,在楷书中根本不存在。比如:
错位,欹侧,纵横,繁简,穿插,收放,大小,粗细,轻重,正反,连断,开合,向背,虚实,聚散等复杂而丰富多彩的对比关系,楷书中不存在,当然也就学不到。不但学不到,学楷书形成的书写习惯,进入行草学习,反而需要费尽周折,才能形成新的书写技能。
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从楷书到行草书的学习过程,深有体会。
毫无疑问,无论有无楷书基础,都能学习行草书。只有怎么才能学好行草书,是个大问题。
立志打通五体,开宗立派的仁人志士,另当别论。
一孔之见。欢迎批评指正,讨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任何书法从形质来看都是由笔法,字法,章法组成。要达到这三方面的要求,需要通晓用笔,识势,裹束的技能,这是书法的基础。具备了,学哪体都是可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认为,学习书法,先学楷书,再学行书。不过,对此我有一些疑议。
一、难道不能同时学习楷书和行书吗?
行书和楷书的笔法和结体,并无太大的区别,无非行书笔画更简省,笔画变短变圆,书写更便捷、更快速,所以同时练习不存在问题。
书法大家潘伯鹰先生就主张,在练习楷书的同时,可以练习行书或草书,这样能更好地理解笔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好楷书就一定能学习行书吗?
学过《九成宫》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在练习欧楷后再学行书,真正是痛不欲生。
欧体、颜体、柳体这类字,法度严谨,由这类楷书向行书过渡,若没有名师指点,靠自己琢磨,其实是很难的。
这时候,可以通过练习褚遂良、赵孟頫的楷书来过渡。褚遂良的字笔意灵动、跳跃,有些字已经接近行书。而赵字则简化了笔法,也是一种由楷向行转化的选择。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是肯定的。其实楷、行、草我们不必把顺序分的那么清,当练一段时间的楷书以后,就可以练一练行草,没必要非得把楷书练好了,再去练行草。
人生短暂,楷书到什么程度才算练好了,不好说吧!有的人穷其一生也写不好楷书,但不一定他就写不出有特色的行草。
有的说楷书要练到相似乃至于重影,这才是功夫,有一定的道理。可我不完全赞同,不是练到与字帖重影不好,而是我觉得好像没那个必要。古人云:师其形而不师其迹。
总练一种字体,难免会感到单调、乏味,我个人之见,当楷书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可以穿插练习行草。书法不能一味地练,必须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说法有点儿太绝对了。
在中国书法史上,没有人说写书法必须要先写好楷书。
写好楷书是基础,这句话听着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在楷书成型之前,其他的书体基本上已经成型。汉朝时草书就流行了,而那个时候,楷书还没有成型,所使用的官方文字是隶书。如果说楷书是基础,那么草圣张芝是怎么来的呢?所以楷书是基础说不通。
写好楷书是基础。这个似乎从明清才开始,宋元时还没有这么一说。我们在拿米芾举例吧,他的草书和行书写的都非常好,但是他的楷书却写得一般,这个历史上是公认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好了楷书基础,可以理解为对楷书的法则、笔法和结体都能熟练掌握。如果说书法练到这个层次,对学行楷和行草都有帮助。但这不等于学书法一定要从楷书开始。
学书法,不像我们上学,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递升模式。之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学书法从楷书入手,再求行草发展,最主要原因在于楷书的法则具有书法的一般性规律可循。例如点画的基本笔法,方块字的结体,都是通到其它书体最简便的途径。
也有许多人主张先学行书或行楷,甚至直接学草书。这些人中,要么不懂学书法的一般规律,有些盲目;
上一篇:打工和自主创业究竟哪个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