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吐蕃,松赞干布,唐朝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在这场马球比赛结束还不到一年李隆基就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一举诛杀韦后集团,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了李唐王朝的新皇帝。两年后李旦禅位于李隆基,登基后的李隆基迅速在第一时间以铁腕手段肃清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开始真正大权在握。李隆基在位早期的李唐王朝的国运正如那场马球比赛一样蒸蒸日上,唐朝进入了国力全盛的开元盛世时期。与此同时吐蕃人也并没闲着:704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其子尺带珠丹继位。由于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尺带珠丹即位之初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不安。属国起兵反抗,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也纷纷叛乱。从705年开始大臣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叛乱于那拉山,西南的属国尼婆罗、悉立也发生了叛乱。摄政的没庐氏先后发兵征讨叛乱,于709年平定了悉立。又先后处罚了一些大臣,基本巩固了政权。吐蕃在迎娶金城公主时通过用大量钱财贿赂唐朝官员杨矩,得到了青海东南部的九曲之地。714年吐蕃遣使赴长安,请求唐朝派使臣前来会盟,并要求以河源一带为边界。唐玄宗派遣左散骑常侍解琬前去会盟。但吐蕃对会盟的结果十分不满,派大论乞力徐、大将坌达延率兵十万,进攻唐朝,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拆毁吐蕃建立的城堡和桥梁。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此战后唐蕃关系恶化:吐蕃遣使通好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突厥、突骑施等国,多次骚扰唐朝的西部边境,皆被唐朝击败。715年吐蕃联合黑衣大食攻打西域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介入拔汗那国的王位继承斗争,但为唐朝所败。同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吐蕃再次请和。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此后同年又于与突骑施、黑衣大食入侵安西四镇,战于塔里木盆地西北,但战败。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719年唐蕃双方会盟,停止了战争。
在对外扩张的同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红册木牍制,将各地的户籍、税收、兵籍等的管理收归朝廷管理,并设立红册木牍典籍备案(744年起改用黄色藏纸记载)。同时对没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员,削减支出;打击强权大臣并多次巡视各地。他还下诏对贫困地区的税收进行减免,以缓和阶级矛盾。他消弭多次内乱,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吐蕃社会井然有序,充满勃勃生机。尺带珠丹在位时期奠定了日后吐蕃强盛的根基。安史之乱后吐蕃获得了新的扩张良机:趁唐朝西域、陇右军团东调平叛之机吐蕃陆续占领陇右、河西。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政权趁唐衰弱之际尽取陇右道。是年冬吐蕃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半个月后才撤离。此后十余年吐蕃又夺去河西之凉、甘等州。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位时期听说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遂派大军远征天竺,欲奉舍利回吐蕃供奉。恒河北岸的各个小国得知蕃军强盛,纷纷投降,成为属国。吐蕃兵不血刃便占领了恒河北岸地区,随后渡过恒河攻入中天竺的摩揭陀国。摩揭陀人纷纷逃窜,吐蕃军队从佛塔中取出舍利,送往吐蕃供奉;同时又掠夺了大量佛像、佛经,俘虏了不少高僧。凯旋回朝之前在恒河边竖立大铁柱以标明地界,并遣士兵看守。从781年开始吐蕃趁机大举进攻唐朝辖下的西域。唐朝为了牵制吐蕃,用离间计策反吐蕃属国南诏,久怀不满的南诏王异牟寻趁机投靠唐朝,攻击吐蕃。同时用和亲政策拉拢回鹘(即之前的回纥),并通好于大食(阿拉伯帝国),形成对吐蕃的包围网。但吐蕃利用自己在西域的各个属国抗击阿拉伯帝国并于790年策反回鹘属下的葛逻禄各部,又派遣恩兰·达扎路恭大破支援西域唐军的回鹘主力,回鹘走向衰落。在792年吐蕃完全占领了西域地区,将唐朝与回鹘的势力彻底驱逐。同时吐蕃还将势力扩张到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境内,这一时期吐蕃同时对抗东面的大唐帝国和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成功占据了整个西域。
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至792年赤松德赞占领西域全境的160年间吐蕃向西征服了今天克什米尔地区的大、小勃律(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以南、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地。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军主力东调平叛的时机占领了陇右、河西等地,甚至一度占领长安。名将郭子仪联合回纥汗国的兵马发动反攻,唐朝才得以收复首都。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大食(阿拉伯帝国)接壤,东至现今的甘肃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与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然而吐蕃的扩张过程中其实就已潜伏下了日后衰败的种子:唐德宗时代的名臣李泌制定了联合回鹘、南诏、天竺、大食等国共同削弱吐蕃的计策。另一方面吐蕃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国内的宗教、权贵冲突和奴隶反抗此起彼伏,这极大牵制了吐蕃的精力;与此同时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也深受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朝廷党争之苦。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唐朝的军事重镇麟州等战略要地相继沦陷,一时间吐蕃兵锋直逼长安。面对吐蕃人带来的巨大威胁唐朝走出了一招围魏救赵之棋:驻守四川地区的剑南节度使韦皋率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这支军队在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月,攻克吐蕃城池7座、焚毁堡垒一百五十个,先后击溃吐蕃、大食联军十六万,杀敌万余人,受降3000余户。最终双方在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决战,在这次战斗中韦皋使用围点打援的策略消灭了吐蕃自西北方赶来的援军,此战不仅大大缓解了唐朝西线战场面临的战略压力,同时也坚定了南诏、回鹘等国与唐朝共同对抗吐蕃的决心。821年精疲力尽的唐蕃双方进行了第八次会盟,此后双方大规模的军事对抗终于平息下来。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在唐朝史籍中称之为大食,是与唐朝并列的亚欧大陆两大强国。吐蕃在于东方的唐朝持续交锋的同时也和大食有着频繁的互动:公元7至8世纪之交当吐蕃与唐朝在西域频繁争夺之时大食(阿拉伯)东征的军队已开进今中亚巴尔喀什湖以南的阿姆河、锡尔河一带。当时统治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的军队在呼罗珊总督屈底波的率领下攻占了当时尚属唐朝领辖的今楚河以南、帕米尔以西的广大中亚地区并企图向中国本土推进。吐蕃曾与大食联合进攻唐朝的休循州及钵换城等地方。当时大食东进、吐蕃向西北发展的目标都是唐朝的安西四镇,因此很自然地联合在一起。公元750年阿拔期王朝(黑衣大食)取代了倭马亚王朝,次年(751)黑衣大食的军队在怛逻斯(今中亚之江布尔城)击败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所率的大军。从此唐朝在中亚的势力开始收缩。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更是无力西顾,而吐蕃则趁机攻占陇右、河西、天山南北两路,与此同时吐蕃与大食的关系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德宗贞元二年(786)唐润州节度使韩晃至长安上言曰:\"吐蕃盗有河湟,为日已久、大历以前中国多难,所以肆其侵轶。臣闻其近岁以来,兵从寝弱,西迫大食之强,北病回纥之众,东有南诏之防,计其分镇之外,战兵在河、陇者,五六万而已\"。《通鉴》中记载的李泌的说法则更为详细:\"大食在西域为最强,自葱岭尽西海,地几半天下,与天竺皆慕中国,代与吐蕃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从唐人所言中不难看出吐蕃与大食对抗的事实。《新唐书·南蛮传》所载的贞元十七年(801)西川一战后被唐军俘获的人众中就有\"黑衣大食等兵\"——他们当是在吐蕃与大食的战争中被掳掠至吐蕃东线的。早在公元790年吐蕃就通过与阿拉伯的北庭战役基本控制了中亚河中地区并开始在此建立行政机构。810年吐蕃联合葛逻禄再次对河中地区发起进攻,这个时候阿拉伯帝国正处于相对衰落的时期,以致于当时阿拉伯帝国掌控整个东方领土的皇子马蒙(后来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说:“我想除了放弃我现在的职位,与吐蕃君主联合并向他和他的国家寻求庇护之外,我已别无选择,我还是应该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并使自己处于稳固的地位”。马蒙的大臣法德勒向马蒙建议他做出必要的妥协,马蒙采纳了法德勒与吐蕃讲和的建议。由此也可看出当时的吐蕃是多么的强盛。
上一篇:柳州这个男子好"执着" 两次在同一地点盗同一辆车,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