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吐蕃,松赞干布,唐朝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公元6世纪时在今天西藏山南地区的泽当、穷结一带的雅隆河流域崛起了悉勃野部,与此同时其邻近地区还有被称作“十二小邦”的地方势力:它们分布在现今西藏的藏北、工布(今林芝地区一带)、塔布(今山南地区东部)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河、年楚河流域等地。囊日论赞成为悉勃野部的首领后兼并邻近诸部,北迁拉萨河流域,此时悉勃野部已成为青藏高原各部的翘楚。不过此时囊日论赞的政权还很脆弱:他对新征服或新归附地区的贵族,加以封赐和笼络,他敢于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贵族,或授予军权,麾师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 因而招致了旧贵族的极大不满。随后囊日论赞自己的庶民心怀怨望,王妃所属的庶民则是公开发动叛乱:外戚如香雄、苏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继叛离,囊日论赞内外交困,最后被人毒死。囊日论赞死后其子松赞干布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平息了悉勃野部内部的叛乱。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松赞干布为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据《智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时因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自东方汉地及木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业之楷模\"。其中\"木雅\"即指党项,\"胡部\"即指粟特,\"霍尔\"应指回纥,\"回纥\"应指突厥。可见邻族的经济、文化制度都曾传到吐蕃。松赞干布在稳定内部后开始致力于统一青藏高原诸部。当时松赞干布的势力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南部,而在江北地区则有两个庞大的势力:苏毗和羊同,这也是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最大的两个障碍。而在如今青海省湟水谷地还有大唐属国吐谷浑。
据《隋书》记载:苏毗“人有万家”,由此可见隋朝时期苏毗已是有户逾万的大国。苏毗的崛起甚至一度切断了青藏高原上另一强国象雄王室与东部象雄(多康地区)的联系。苏毗国内实行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因此也有说法认为苏毗就是《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当然历史上苏毗国有女王,但不代表没男性,只是可能苏毗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状态之下。苏毗女王达甲吾在位时颟顸昏庸,骄纵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所逐。念·几松于是暗中策划杀死了达甲吾,转而投奔小女王墀蚌苏。达甲吾死后墀蚌苏成为苏毗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重赏前来投奔的念·几松,念·几松也渐生骄心。与此同时念·几松的家人也得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其中尤其以念·几松的妻子最为恣意妄为,激起了苏毗国内巨大的民怨。松赞干布趁苏毗内乱之机派大论(相当于中原的丞相)娘芒保杰尚囊前往苏毗说服苏毗人归附。据《赞普传记》记载:“尔后娘芒保杰尚囊不需挥军进入苏毗境内,如种羊领群之法,以三寸不烂之舌,使人户无一损失地全部收为真正的属民”——这也就是说松赞干布通过承诺苏毗贵族保留自己的财富和地位的方式争取到了他们的归附,从而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服了苏毗。随后松赞干布又迅速席卷了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部,至此象雄已成为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最大障碍。
象雄古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500年到西元元年之间的铁器时代。象雄是青藏高原本土原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祥地,有着独特的象雄文。象雄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都有过交流,被誉为“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在吐蕃崛起前象雄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日渐崛起之后象雄末代国王李迷夏曾迎娶松赞干布的妹妹赞蒙赛玛噶,后来两国关系破裂导致松赞干布以妹妹赞蒙赛玛噶失宠为由率军于642年讨伐象雄,用三年时间攻灭了象雄。收服苏毗、攻灭象雄后松赞干布开始向青藏高原北部的河湟谷地扩张,这里由鲜卑慕容部后裔建立的吐谷浑汗国统治。隋炀帝时期一度征服吐谷浑,从而将青海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然而在经历隋末动乱后吐谷浑重新建国。当松赞干布向吐谷浑扩张时唐太宗李世民已令吐谷浑成为大唐王朝的属国。如此一来吐蕃的扩张自然就会威胁到唐朝的利益: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秋吐蕃发兵征伐吐谷浑,吐谷浑王逃入唐朝境内避难。唐朝接纳了吐谷浑王,但并未干涉吐谷浑与吐蕃的战事。松赞干布见唐朝方面没什么反应,于是在第二年进逼松州(今松潘),唐朝与吐蕃第一次正面交锋松州之战由此爆发。松州之战中双方都没发生什么重大损失,始终处于相持状态。
松赞干布见难以从大唐捞着好处,转而向大唐求婚,希望借机吸收大唐先进文明以改革吐蕃。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并谒见护送文成公主入藏的江夏王李道宗,行子婿之礼。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事实上文成公主入藏连同在此前后的玄奘西行、王玄策出使天竺等几件事还催生了一条从中原经西藏直达印度、缅甸的国际通道的诞生——这条通道的名字叫做茶马古道。唐代以前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其次是从蜀地通往缅甸、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法显、玄奘等西行求法的高僧无一不是沿着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从今天的新疆地区翻越帕米尔高原,再由中亚进入印度。谁也没设想经由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翻越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直到玄奘法师西行后才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第一次提出通过穿越青藏高原前往印度的构想,然而此时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构想层面而已。文成公主入藏后才开辟了从长安到拉萨的路线。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的同时还迎娶了吐蕃南部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的尺尊公主,由此开辟了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王玄策向吐蕃和泥婆罗借兵复仇强化了三方的友谊,此后从拉萨到尼泊尔的道路进一步延伸到印度境内。
松赞干布死后论东赞、论钦陵父子成为吐蕃的实际执政者并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公元670年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于唐朝的吐谷浑并在接下来的大非川之战中击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从此吐蕃尽占整个青藏高原。此后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败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面对吐蕃步步紧逼的唐朝加强了河陇地区的布防:名将娄师德等先后率军在河陇、剑南击退了吐蕃的进犯,稳定了唐军防线,吐蕃与唐朝开始进入长期对峙的时期。吐蕃人尽管彪悍善战,可毕竟是一个刚崛起的民族——此时吐蕃的国家体制尚处于完善过程之中,对境内各部族的凝聚力还较为有限,而青藏高原的生产力又远远不及中原地区,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消耗了吐蕃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此同时吐蕃王室与手握大权的论钦陵家族之间的矛盾也在潜移默化的滋长。武周时期女皇武则天以大将王孝杰为统帅,与受到吐蕃威胁的西突厥各部族联兵,出击西域收复安西四镇并在凉州、西域开展屯田,加强了对丝路沿线的控制。正在这时吐蕃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斗争:论东赞、论钦陵父子长期把控吐蕃国政,这令吐蕃王族及亲王族的大臣十分不满。698年吐蕃赞普杜松芒波杰与大臣论岩合谋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秦地区(吐蕃人对吐谷浑故地的称呼),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论钦陵欲发兵抗命,但部将却忠于赞普,因此兵溃自杀身亡。此后吐蕃王族从权臣手中收回了权力。论钦陵家族的残部及其治下的吐谷浑部落1400帐则为躲避吐蕃追剿于第二年投归唐朝。七年后武周政权也爆发了神龙政变:宰相张柬之等大臣拥戴太子李显复辟李唐王朝。唐中宗李显登基五年后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双方的关系暂时缓和下来。边境上大规模的战事暂时停止了,不过彼此暗中的较劲还是有的:就在唐中宗李显宴请吐蕃迎婚使的宴会上双方进行了一场马球比赛,都憋着一口气的双方都想在赛场上压制对方,唐朝马球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及时换上临淄王李隆基,最终唐朝马球队在临淄王李隆基的带领下反败为胜。
上一篇:柳州这个男子好"执着" 两次在同一地点盗同一辆车,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