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子说的“道”是什么,是宇宙的本原,还是万物的规律?
老子,万物,规律老子说的“道”是什么,是宇宙的本原,还是万物的规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老子所说的自然是万物演化发展的内在的规律性。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相反,毫无节制的满足自己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欲望,或者为了满足奢欲而郸精竭虑。其后果都只能是“物壮则老,不道早已。”因为自然界是朴素的,这个朴也是老子的道的另一种表达方法(无名之朴)。朴素就要求生命在运动过程中不能存在无用的能量支出。在一只狗的前面放一块肉,它必定沿一条笔直的线前进到达目标。它绝不会左跑右拐、上窜下跳地跑向目标。因为只有这样,生命才能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有生存下来的生命形式都是成功的生命形式。所有成功的生命形式都必定要遵守用最小的能量付出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样一个自然规律。并且前面说过,能更好地利用能量的物种才能完成自身的进化。人类是万物之灵,在火和文明的帮助下获得了更多的可利用能量。从而完成了自身的进化成为地球的主宰。然而在更多可利用能量的基础上,人类渐渐背离了自然之道,用各种各样实际上毫无用处的情欲时时刻刻地耗费着从食物获得的能量。象那口有洞的水缸,能量之水再也无法装满,人类的进化就停滞不前。
老子所提倡的这个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规律,节约能量的规律。或许你认为太简单了。但老子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世人莫能知,莫能行。”为什么会莫能知呢?就是因为普通人的心灵蒙上了叫作情欲的灰尘,无法体会神奇的道(自然运行规律)。如果你能暂时排除各种欲望,静下心来看一看老子的著作,你会发现,老子书中所描述的一切不自然的人类行为现象都是违背了节约能量的原则的。老子看到自然界中一切逞强、狂暴的现象都不能持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坚强者死之徒。。。木强则折)。老子又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的行为(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看到在人类的行为中仍然遵循这样的规律(刚强不能久)。他这样写道:“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可为。”意思是说想要治理天下,却用强力去做,我看到他不能达到目的了。他还说:“勇于敢刚杀,勇于不敢刚活。”“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看到所有这些现象都象自然界的暴风骤雨一样因为处于一个耗费能量的状态而不能持久。所以有道者把这些不自然的现象看作是“余食赘形”“有道者不处”。因此,他认为人应该“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也就是说放弃耗费能量的刚强状态使机体处于一个节约能量的状态。这样才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而完成自身的进化。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排除所有不必要的欲望是符合自然的。然而自然并不是一味的禁欲,因为没有了欲望,人类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它只是要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待本属于人类本能的各种欲望。也就是理智的对待生活,不要感情用事。对于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仍然要不懈的追求。这并不违反自然,反而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为了完成自身的进化,首先要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基督教以及佛教都是这样教导人们的。他们的教义要求人们无私奉献、大慈大悲,甚至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所以高尚的品质并不会阻碍人类的进化,正相反,它是普通人进化的必要条件。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自然就是排除各种不必要的情欲从而使身体处于一种能量积蓄的状态,最终完成自身的进化。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人们为了一已之私利,终日匆匆忙忙,提心掉胆。再也无法体会到生命生存的最基本意义--进化为人们带来的不可名状的幸福感受。对于这一点庄子在其著名的《齐物论》中有详尽论述:“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窑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执,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看看吧,自私的人们时而高兴,时而忧虑,时而嗟叹,时而变来变去,时而低头哈腰,时而浮躁轻动,时而骄奢淫逸,时而纵情欢乐,时而妖冶作态,小恐惧惴惴不安,大恐惧失魂落魄。他们陷溺于情欲,就象被绳子捆绑着,越老陷得越深。他们一心向死亡靠近,无法使他们还阳。
老子看到人们之所以如此受着情欲的折磨,就是因为人们有自身的私心,“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认为,当人们能达到无私的境界时,才能摆脱情欲的折磨,从而使自已对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进化打下基础。同时,只有达到了无私的境地,才能逐渐消除各种欲望,能量才会得以积蓄,人体才能完成自身的进化。很难想象一个自私的人能够得到内心的安宁。佛教有一个典故,说的是有一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虽历尽艰险、几经生死,却从未胆怯过。解甲归田后有一日在家中赏玩一个价值连城的花瓶,不小心失手落下,眼看这个价值连城的花瓶就要摔碎。幸而将军眼疾手快,把花瓶接了下来,同时却出了一身冷汗。将军不由心想:人生最大莫过生死,死尚不能使我动心,今天这个小小花瓶却使我胆战心惊。于是随手摔了花瓶,四大皆空,大彻大悟,遁入空门。
心灵的宁静是进化的基础,然而自私使人们堕入情欲的深渊无法自拔,进化也就无从说起。所以老子认为要达到虚极静笃的进化状态,首先要无身,也就是无私,因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从而完成自身的进化,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地。然而要达到真正的无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排除各种欲望只是为了成仙成佛,这仍然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在刻意追求无欲的同时,他的欲望反而增加了。因为追求无欲本身就是一种欲望,这种自私的欲望往往比普通人的本能之欲更加强烈,同样也是不自然的,会阻碍人类实现自身的进化。庄子对此深有体会。他在《刻意》一篇中说:“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煦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庄子深得老子自然之精髓,故而会有此论。可惜的是后世参禅悟道之士和老庄列相比差之远矣。然而其间也不乏真正得道之人。他们的共同品质之一就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具有这种品质的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是那些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不会为一已之私利与人勾心斗角,他们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把自身置之度外。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正因为他们无私,所以他们光明磊落,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是人类完成自身进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里我想表明一点,我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因为我深知,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具有超前进化人的潜质的。他们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领导人类完成自身进化的唯一希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