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书法运笔技巧有哪些?
中锋,起笔,笔画书法运笔技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五种,提按法。提按是指笔毫在纸上作上下运动。提按是用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完成点画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使笔画产生粗细变化的关键。提笔画细,按笔画粗,提按造成了笔画粗细的节律变化。此外,提按过程中的“提笔”还是转换笔锋的关键。随着用笔的逐步完善,对笔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了唐代,楷书笔法已趋于成熟,笔画的中锋比例增大,要做到以中锋运笔为主,非有熟练的调节笔锋的技巧不可,这技巧就是“笔笔按,笔笔提”。董其昌曾说过:“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千古不传语。”这句话说的就是提笔的重要性。例如,写横画时“欲横先竖,起笔直下。这时笔锋向上,笔是卧在纸上的;如果往右行,势必出现偏锋运笔。为了达到中锋运笔的要求,必须在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即下笔后紧接着就是提笔,然后转锋,使笔在右行时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一致,成为中锋运笔。可见,提笔是用笔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第六种,平移法。平移亦称行笔、过笔,是指笔毫在纸上不作上下的运动,而仅作平行于纸面的中锋移动。平移的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笔毫在平移时可以作直线或弧线运行。
七、换锋。换锋亦有两种类型,即提笔折锋和翻笔折锋。一是提笔折锋。用提笔的方法调节笔锋,使原来的中锋线条在折点后仍然保持中锋运行,这种换锋方法叫提笔折锋。这一类型的换锋也有方圆之分。方折法。用提笔顿折的方法取得方笔效果的折笔叫方折。圆折法。用提笔圆转的方法取得圆笔效果的折笔叫圆折。
运用这两种折笔法,笔毫在运行中虽然经过折点而改变了方向,但毛笔触纸的毫面并没有很大的改变,基本上还保持在原来的毫面上,这被称为“笔用一面”。此法在多种书体中被广泛运用。二是翻笔折锋。在书写过程中,使原来中锋运行的毛笔的某一毫面在折点上作毫面的翻折,使改变方向后接触纸面的另一相对应的毫面继续做中锋运行,这种不用提按而仅作毫面相对方向改变的折笔方法称为翻折法,亦即"锋用八面"。翻折法的效果与方折相似,但一般显得生硬些,不像方折那样效果纯净。但翻折速度快,在行、草书中被大量运用;方折精到,常用于楷书。用笔往往是若干动作的综合构成,除了个别体如“玉筋篆”基本是单一的中锋运笔外,其他书体的用笔大多为复合运笔。在实际书写时,不能机械地照搬某一种方法,应灵活变通,才能运笔得法。第八种,转折法。转与折是笔画转换方向的两种形式。一是转。转笔是指笔毫在平移时作圆弧形的转向运行。转笔又有翻绞之转和平移之转两种。翻绞之转:笔毫作圆弧运行时,接触纸面的毫面不断变化,左右翻绞,在瞬间运动中将中锋、侧锋、偏锋的变化连成一体,从而在翻绞、迭压、皱擦中产生千变万化的线条,其边缘有时光圆,有时毛涩,有时枯辣,有时湿润,具有丰富的韵味和生动的节奏。这一手法在草书特别是狂草中被广泛运用。平移之转:“平移之转”即笪重光所说的“自转”(见《书筏》:“一画之自转贵圆。”)。自转指毛笔作圆弧运动时,接触纸面的笔毫部分始终保持不变,以中锋作圆弧形平移,产生质感圆润而匀齐的线条。小篆转笔全用此法,隶、楷、行、草中的一个笔画自身的转动也用此法。二是折。笔毫在平移时,突然在一点上作方向的改变,形成一个折角,折角的顶端称为折点,这种运笔方式称为折笔。折笔时侧锋甚至偏锋现象在行草书中时有出现,这时顺势率然直下的结果。若要使原来的中锋笔画在折点后继续保持中锋,必须换锋“暗过”。朱和羹《临池心解》说,转折须暗过,方知折叉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对“行留”之说做了这样的解释:“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也;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使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
以上八种方法,可供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运笔技巧主要包括:起笔,收笔,提笔,按笔,顿笔,驻笔,转笔,折笔,露锋,藏锋,中锋,侧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技巧模仿,回归自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笔千古不易,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上一篇:在职场什么样的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