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清初的柳条边是怎么回事?设立它有什么意义?
柳条,满族,边门清初的柳条边是怎么回事?设立它有什么意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初的柳条边是怎么回事?设立它有什么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为了制造种族隔离,让各个民族不能交流,彼此不团结,互相制衡,满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可以从中渔利,保持对各个民族的制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柳边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龙兴之地。根本原因其实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担心满族被汉族所汉化,所以设置柳边墙隔离来开。
大清统治中心有盛京到北京后,东北的满族相对有所减少,所以这也是设置柳条边的原因之一。
详细请看《柳边记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满清设置的一个保护区,不允许外人进去,给自己的失败留了条后路。人为的民族隔阂和地狱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给朝鲜移民和日本移民某种程度上起了助推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北是满族发迹之地,大清入驻北京数年后,其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汉族是农耕文明,满族游牧民族,怕汉族闯关东填东北,汉化满族祖地。使东北民族成分汉族化,危及后方安全,所以设柳条边,禁止汉人闯关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柳条边是清朝设立用来封禁东北的屏障。不让汉人移民过去,是为了给清朝保留一条回东北的退路。
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之后,吴三桂邀请清军入关,使得清朝得以占据中原。对于清朝而言,这整个过程可谓是天上掉馅饼。入关之前,虽然清朝已经统治了整个东北地区,但是它的控制区人口稀少,力量薄弱。入关的八旗只有三十多万人口,面对中原大地人口上亿的汉人,清廷是色厉内荏,内心十分虚弱。于是,他们便想到了要把老根据地东北封禁起来,不许汉人进入,作为满人万一在中原呆不住了的退路。
为了封禁东北,清朝建设了规模巨大的“柳条边”。柳条边是用柳条建造的一条边墙,在辽宁、吉林均有分布,把东北与中原汉地以及蒙古地区分隔开来。其中,辽宁边墙周长 1900 余华里,称为“老边”;吉林边墙周长 690 华里,因修筑时间晚,故称之为“新边”。早在顺治初年,柳条边就开始建设,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才完工。
康熙初年的《柳边纪略》 一书中记载:“今辽东皆插柳条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可见柳条边就是一条柳插篱笆。柳条边的修筑标准,就是用土堆成宽、高各三尺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各株间再用绳子横向连接柳枝。土堤的外侧挖掘深八尺、底宽五尺、口宽八尺的壕沟,以阻挡人穿越。
柳条边遗址
为了守卫柳条边,防止汉人越界,清政府在柳条边内外设置了守城尉、防守尉、协领等官员,各自带领兵丁巡查,捉拿偷越边境的“罪犯”。东北与关内的交通,只能通过柳条边上设置的“边门”进行,清政府沿柳条边的走向,设置了20个边门。每个边门设防御一人,笔帖式一人,下属八旗兵数十名 ,负责把守边门,稽察行人。不走边门的人,按“爬边越口”罪严厉惩治。
清政府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导致东北土地大量荒芜,人口稀少,经济十分凋敝,埋下了近代东北遭受俄国、日本侵略的隐患。鸦片战争之后,由于沙俄入侵东北,清政府才不得不逐步松弛对东北的封禁,以便“移民实边”。日俄战争爆发后,东北已经沦为日俄两国的战场,清政府被迫彻底放弃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于1907年在东北正式设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如今,原来的柳条边大都已成为平地,无迹可寻,只有少数地区才能看到当年概貌,用以教育后人,证明历史 。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