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雪芹为何会说宝玉于国于家无望?
宝玉,红楼梦,的人曹雪芹为何会说宝玉于国于家无望?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雪芹为何会说宝玉于国于家无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法有缺点,那时前清年间,曹公当然有此想法,但那时还不称《国》和《家》应是《朝廷》《江山社稽》《功名》或《基业》《祖业》《宗族》《府》《户》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时有两首词形容贾宝玉,其中一首如判词: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那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忘。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为什么这么贬损男主角呢,皆因前一首《西江月》说了,"女儿痴"的宝玉纵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宝玉不肯读书用功,又厌恶仕途经济,作为贾家子孙无力承担起应尽责任。
所以曹雪芹说贾宝玉"于国于家无望,古今不肖无双"。然这不过是名贬实褒的自嘲,道己无才补天之暗伤。
从开篇石头讲起,女娲36501块石补天,偏偏就多这么一块无用之才。石头的痛苦正是作者的痛苦。
曹雪芹混到家中瓦灶绳床,茅椽蓬牖实在凄惨,作为读书人功名不举,去写一部为闺阁传照的小说,而非经史子集之类,在当时实在是不入流的无用文人所为。
想当年曹家兴盛之日,少年锦衣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手无长技半生潦倒之罪,编述成集以告天下,悦世人之目也。
正所谓: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生前身后事,倩谁记取作奇传。作者正是通过贬低贾宝玉,突出他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表达了他欲求“补天”而不成的痛苦。
衔玉而生的宝玉受尽宠溺,却极恶读书最不喜功名之事,又无故寻愁觅恨似痴如狂,可他身上又肩负了振兴家业的责任,连亲生母亲王夫人都说他:业根祸胎的混世魔王,他是有才的通灵玉,还是可不被人认可顽石?
世以成败论英雄,曹雪芹感叹自己一事无成的纠结和不甘,尽在这"于国于家无望"的满纸荒唐言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第三回,作者在写了宝黛初会的情节之后,用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这个书中一号人物作了评判。词是这样。
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是作者借后人之口对贾宝玉的评价。也就是说,在贾宝玉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的时候,有认识他,知道他人生经历的人,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个评价,是世俗的观点对贾宝玉的评价。代表的是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是贾宝玉的盖棺定论。
这两首词写在这里,是《红楼梦》整体艺术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看过作品的人都知道,《红楼梦》在艺术设计上借鉴了《推背图》的形式。在作品开始第五回的时候,就以图画和诗词等谶语的形式,模糊的预言了“金陵十二钗”等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使得读者对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具体又不清楚。这种似是而非的预言形式,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之感,吸引读者与作者一起去探究,主人公最后的结局。比如,王熙凤这个人,按预言,她最后可能是被丈夫休弃了。但具体的原因和细节是怎样的?随着曹雪芹的去世。细节后人永远不会知道了。
十二钗以及袭人晴雯等人的结局都暗示了,那么,做为书中第一号人物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呢?第五回中没有直接的交代,虽然通过薛林袭晴等人的命运交代都与贾宝玉相关联,但毕竟都是侧面提及。因为太虚幻境薄命司中存放的都是女子的档案。贾宝玉的档案,自然不在其内。但是,贾宝玉又是《红楼梦》中一号男主,其重要性大于所有女性。《红楼梦》是歌颂女性之美,少女之美,青春之美。但她们的美,她们的悲剧,只有在贾宝玉的眼中才能呈献出来。对于贾宝玉这样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命运走向,难道作者不要直接交代一下吗?因此,曹雪芹在第三回,十二钗的命运还没有统一交代之前,把贾宝玉的命运先交代出来。以突显贾宝玉的重要性。这就是曹雪芹在第三回中,为贾宝玉写这两首词的原因。他类似于第五回中十二钗的判词和曲子。
这两首诗的奇特之处在于,词中的评价与现实中的贾宝玉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第三回宝黛初会时,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光看到了贾宝玉的形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若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可是,这样一个灵秀的外表之下,包裹着一个没有用的躯体。这个人物在本质对家庭和社会是没有用处的。这当然是世俗的眼光,在这种眼光看来,贾宝玉就是一个“愚顽不读书,行为偏僻,性情乖张”的人。这样的人,对家族和国家是没有用处的。所以,被认为是“于国于家无望。”
聪明灵秀的贾宝玉与现实命运之间的巨大差异,反衬的是社会道德与婚姻制度的不合理。贾宝玉的性格,与社会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贾宝玉性格特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自内心对女性的尊重,二是追求婚姻与爱情的统一,以及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利。比如贾宝玉为什么被认为是傻,丫环倒水烫了他,他自己不觉得什么,反而问丫环烫着了没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下人,对待女性,这都是超越于那个时代的平等观念,可是,自己有高贵和身份和地位,却不摆架子,却把自己与丫环摆在平等的位置之上,在当时人的眼里,这就是自甘下流,傻的表现。
上一篇:现在医院都是重复挂号吗?当天的检查报告挂复诊,合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