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常见的猫眼草,有毒吗?
猫眼草,汁液,它的农村常见的猫眼草,有毒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用毛眼草治病这个是事实,我也亲眼所见过。我有个本家叔叔,前几年得了胃癌,手术以后在家修养,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一个偏方,说吃猫眼草可以控制癌症扩散,家里人真的到山里去拔了一些猫眼儿草,回家给它煮水喝,说是以毒攻毒。这个本家叔叔不仅仅只喝猫眼草煮水,还把壁虎隆干以后,碾成粉冲水喝。当时我们去医院里看他的时候,医生说他最多活不过一年。可是不知道究竟是毛眼草的作用,还是壁虎的作用,反正手术以后,他活了好几年。
就这事儿,后来我问过一个中医朋友,毛眼草是不是真的可以抗肿瘤?朋友告诉我说,猫眼儿草有化痰散结的作用,也的确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的疾病,效果比较明显。不过千万不要因为毛眼草可以抗击肿瘤,所以随便乱用。不管是什么病,在用猫眼草的时候,一定要遵照医生开的处方。切不可自己在家胡乱用药,以免适得其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山里的猫眼草这几天应该发芽了,小编记得它和山麻楂一样时节发芽生长。
这是一种毒性不小的草,小时候经常被老人告诫,上山摘山麻楂时要远离猫眼草,更不可以随便乱碰触,万一不小心碰触了猫眼草,那手可要记牢了:千万千万不能揉眼睛。
农村所有的小孩都知道,山里的猫眼草有毒,千万不能乱摘乱碰,小时候班里有个男生特调皮捣蛋,我们小时候有一年春天老师带学生们去山里挖药时,班里那个调皮捣蛋鬼偷偷拔了一棵猫眼草,轻轻一扯变成两段,断处溢出白色的类似于牛奶一样的汁液,然后跑到一个特老实的男生跟前冲着那孩子一甩哒,恰恰一点汁液飞到了那孩子眼睛也不知道眼皮上,后来那老实孩子的眼睛肿了很长一段时间,是经过医院诊治后肿了很多天,村里老人说差点废了那只眼睛。
猫眼草肯定有毒性,因为每年春天,农村旱厕开始生蚊蝇的时候,农民们就会去山里寻找猫眼草,是整棵拔回来,然后用剪刀剪成小段尽量让更多的汁液流出来,把这些流牛奶样汁液的猫眼草丢进厕所坑里,这样就能把那些蚊蝇幼虫杀死在粪池里。
整个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戴着手套,防止汁液碰触人体。特别是眼睛部位,千万不能用碰了猫眼草的手去揉搓眼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猫眼草在农村的野外很常见,在我们这边称之为“猫眼睛”、“五朵云”、“狼毒子草”等,孩子们看到它的时候总是避之不及,因为大人们总是交代,“狼毒子草不能碰,会害眼”、“见青打青,千万别碰猫眼睛”。但大胆孩子们总是好奇,折断它的茎叶,看看这草究竟有什么威力。
猫眼草是大戟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确有“毒”。大戟科的植物的茎叶里面往往都含有乳白色的汁液,这种汁液含有的树脂成分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正是这种刺激性,才让人感觉到它有“毒”。所以在野外的时候要避免跟猫眼草的汁液接触。
当人体皮肤或其他敏感部位接触到猫眼草的汁液时,会产生灼烧感,皮肤会发红、刺痛,严重的会使皮肤溃烂,若是汁液进入眼睛,对视网膜产生很大的伤害,严重的还会造成失明。所以好奇心强的小朋友也不要冒险去用皮肤接触。
当然猫眼草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刺激性汁液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性味苦寒,具有拔毒、止咳、灭菌的功效,这就是所谓的“以毒攻毒”吧。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和您一起回味乡土、乡村、乡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猫儿眼有小毒,别的不知道,只知道如果不小心把它的汁液弄进眼睛里,眼睛会红肿。但它也是一味清热去火的良药。这种草在我们这里不被重视,甚至还有人不认识它,而在江苏的苏北地区深受欢迎。
每到村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的老太太都会去野外农田,地头路边挖猫儿草,来家洗净晒干,剪成小段上锅炒微黄,密封保存。
晒干的猫眼儿草上锅炒,也许是减弱它的毒性吧,苏北的老百姓用炒好的猫眼儿草治小肠火,效果很好,
记得看过有关猫眼草治疗牛皮癣的案例,就是用掐断猫眼儿草的茎流出的白色的汁液涂抹。
最近有报道说猫眼儿草有很强的抗肿瘤功效,这样看来,猫眼儿草虽然有小毒,但少量服用,确是一味良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村的路旁还有田野边,经常能看到猫眼草的踪影,每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是猫眼草的开花生长期。远远看去猫眼草就像一朵祥云,走近一看像五朵小云,让人看起来真的有点晕晕的。所以在我们农村这里,大家都叫猫眼草为:五朵云。
其实猫眼草的真正名字叫:泽漆。泽漆并不是野菜,在春季,农村多种野菜出现了,大家采摘野菜要注意,别摘错了。因为泽漆茎上的白色乳汁有毒的,如果我们皮肤接触到猫眼草的汁液,会导致皮肤发红发肿的,严重可能还会溃烂,所以说在农村碰到这猫眼草要小心哦,别乱采摘。
上一篇:17、18万落地买哪些suv?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