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应该怎样进行防治?
大蒜,可湿性,粉剂大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应该怎样进行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加强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收获后及时烧毁病株,清除受害叶片和花薹。(2)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5)大蒜叶枯病:可为害叶片和蒜薹。叶片染病,初呈花白色圆形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浅紫色病斑,在高湿生长条件下和大蒜生长后期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产生,并由灰白色转变为灰褐色。蒜薹上染病,出现黄白色斑点,不易储藏,严重者病部失水凹陷或腐烂,从而失去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防治方法:(1)轮作换茬;加强田间管理,配方施肥,培育壮苗,增强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及时发现病株,并收集后烧毁或深埋。(2)发病始盛期,可用50%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或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天喷施1次,可连续喷施2-3次。
6)大蒜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蒜薹,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针尖状的黄白色小点,后成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大成平行于叶脉的椭圆形或梭形凹陷病斑,中央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黄色。大流行时,病斑向叶片两端迅速扩展或数个病斑愈合连片,使叶片枯黄,整株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墨绿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播种前销毁病残体。(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1次,喷施2-3次,交替用药,效果更好。
7)大蒜锈病:病部初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一般基部叶比顶部叶片发病重,严重时病斑互联成片而致全株枯黄。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对已发病的大蒜,将大蒜锈病病叶、病茎带出天外烧毁,减少病原侵染。(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
8)大蒜白腐病:发病初期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严重时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并向一侧扭曲,不易抽出蒜薹或只抽出很短、很细的蒜薹。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根以及腐烂的鳞茎表面附有大量白色至灰黑色菌丝层。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科学施肥。(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9)大蒜菌核病: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瓣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瓣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瓣进入田间传播蔓延,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种瓣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入后,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茎盘基部或带伤叶鞘。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健壮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大蒜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2)化学防治。播种前,选用50%多菌灵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量的0.3%兑水,适量均匀喷洒,闷种5小时。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5-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2.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软腐病和细菌性心腐病。
1)细菌性软腐病。大蒜细菌性软腐病染病后,先从叶缘或中脉发病,沿叶缘或中脉形成黄白色条斑,并逐渐扩大,可贯穿全叶片。高湿条件下,病部呈黄褐色软腐状。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后渐向顶叶扩展蔓延,致全株枯黄或死亡。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强的大蒜品种;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选用14%的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1000 万单位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的琥胶肥酸铜胶悬剂500倍液,或77%的硫酸铜钙600倍液等药剂喷雾或灌根,每7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2)细菌性心腐病。大蒜受到病害侵染后表现为生理性失调,最初的症状是心叶叶片基部出现水渍状斑块,逐渐向下扩展到茎秆组织,进一步发展导致基部和感病的茎秆组织由内而外软化腐烂,并散发出鱼腥恶臭味。在一些发病严重的地块,发病率超过40%,严重感染的植株生长受挫、畸形,导致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精选蒜种,确保蒜种质量。选蒜种时,要剔除伤瓣、烂瓣、发软瓣、无芽瓣、病瓣等。根据地块的墒情适当浇水,防止大水漫灌。氮磷钾合理配比。(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先拔除病株,再进行田间药剂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20%的噻菌铜悬乳剂500倍液、1000万单位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可根据病情连续防治2~3次。
3.大蒜病毒病。
大蒜病毒病是大蒜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害。大蒜病毒病发病症状不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①叶片出现黄色条纹;②叶片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萎缩;③植株矮小、瘦弱,心叶停止生长,根系发育不良,呈黄褐色;④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黄色斑块。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抗(耐)病优良品种,有条件的采用脱毒大蒜作为蒜种;对种子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减少毒源;防止大水漫灌。(2)化学防治。当蒜苗长至3~7cm高时,喷施蓖麻油100倍液,或高脂膜200倍液。连续喷施数次,每隔10~15天喷1次。在发病初期用20%的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雾2~3次,能有效减少病害感染。在蚜虫迁飞的季节,及时防治蚜虫。
4.大蒜害虫。
1)蒜蛆。大蒜在烂母期发出特殊臭味,招致种蝇和葱蝇在表土中产卵,因此大蒜在烂母期受害最重。幼虫在葱蒜类蔬菜地下部的根与假茎间钻成孔道,蛀食心叶。使组织腐烂,叶片枯黄、萎蔫乃至成片死亡。拔出受害株可发现蛆蛹,受害蒜皮呈黄褐色腐烂,蒜头被幼虫钻蛀成孔洞,残缺不全,蒜瓣裸露、炸裂,并伴有恶臭气味。受害株易被拔出并易拔断。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播种前剔除发霉、受伤、受冻的蒜瓣,以免腐烂时招我蛆蝇产卵。选用无病、无伤、大小均匀的新鲜蒜种。(2)化学防治。播前处理:经过选种,剔除烂瓣后,用0.5kg乐果乳剂兑水3kg,稀释后可拌100kg蒜瓣。也可每亩用敌百虫粉1.5~2kg,兑细干土 25kg,撒在沟里。幼虫发生期,用蒜蛆一遍净或48%的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52.25%的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50%的辛硫磷8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每7~10天灌1次,连续2~3次。也可用48%的乐斯本乳油,随春季第一次灌水施入,每亩施375~750mL。在成虫产卵期用1.8%的齐螨丁1000倍液喷杀成虫及卵,每7天喷1次,连喷2次,减少成虫产卵基数,减轻危害。成虫发生期,喷50%的敌敌畏或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消灭成虫。
上一篇:中超联赛战罢5轮,如何评价武汉卓尔的表现?保级前景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