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万物,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不仅能善用自己的力量,还善于借用环境的力量。高山峡谷间的瀑布借用的是重力,满月时到来的潮汐借用的是天体之间的引力,对这些力的借用没有任何一件事物可以和水相匹敌。水总是因时而动,因势而动。很好的把握时机和外部势力才能将自身的力量充分地显现出来。这叫做:动善时。
一个具有了水一样性格的人就会具备以上的这些特点,他会善于发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善于保持自己内心的渊深;会做事;守信用;善于治理团队;善于发挥自身的能力;善于把握时间和借助外部力量。不仅如此,这样的人总是利于万物而自己不争。然而,这样的特性恰恰又是社会、团体非常需要的。虽然他不争,却总会有人来请他来做事。水一样不争的品格不但不会被社会遗忘,反而会被委以重任,会获得做大事的机会。这样的不争是无害的,是不会妨碍人生价值的实现的。
塑造水一样的性格是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做的事情,尽管如此,在人生的第七、八这两个年头,人文系统的社会性单元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在这两年采用水方案来塑造礼旋钮,进而塑造人文系统对未来的人生道路都是极其有益的。由于人的社会性单元正处于发育期,此时将水性格注入人文系统会比以后任何时候做这件事都要容易很多。给一个新系统输入观念总比改变一个已有系统要来得容易。在人生的第八年,采用水方案是一个上好的选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善若水”,“上善”即38章之“上德”,言指圣人之德。此圣德者有一个特点:即其德虽高尚,但内不自以为高、外不自我标榜,此即老子所谓“上德不德”。他们有道而不显其能,始终以自然中和之态默然运化、应世行功,如世间之水。水,有趋下之性、达上之能、不争之德、造化之功,故其中和之品质“几于道”。
如何做到上善若水的境界?老子以七善分三个层次细列如下,以示效仿:居善地、心善渊喻圣者自然之性(即身心清静合于道体之性)——言圣者象水一样,身居而有根心静而明澈;与善仁、言善信喻圣者社会品性——即言圣者象水一样,行于世间表现出的仁和中信之德;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喻圣者如水一样的治世行功之德——分别指治事成事及善巧处事的功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有三个“玄”字。整部经,81章,确实也把读者“玄”蒙了,“玄”了芸芸众生2000多年,成为后来者公认的“玄”经。
“上善”,也就是“上德”,想说明白,也“玄”。在这点上,老子倒是体谅了后学者一把,精心择选出张“水”这个物作比,让后学者有个具象的学习目标。
“上善若水”,即“上德若水德”,多研究下水的品性,学习、修练如水的品性,就可“几于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②,处众人之所恶③,故几于道④。居善地⑤,心善渊⑥,与善仁⑦,言善信⑧,正善治⑨,事善能⑩,动善时⑪。夫唯不争,故无尤⑫。
[通释]
上等表现像水一样。水善于向万物施利而不争夺,处在众人讨厌的低洼的地方,所以差不多符合道的标准。居处以环境适宜为善,思想以深邃为善,结交以仁爱为善,言辞以真实为善,为政以安定为善,做事以持久为善,行动以时机适当为善。正因为不争夺什么,所以没有灾祸。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等的表现像水一样。上善,最好的表现,最好的做法。
②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善于向万物施利而不争夺。利,施利于,向……施利。
③处众人之所恶:处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之地。恶,音wù,厌恶,讨厌。
④故几于道:所以差不多符合道的原则。几,音jī,几乎,接近。道,正确的原则,道的标准。
⑤居善地:居处以环境适宜为善。居,居处。善,以……为善。地,名词,适宜的生存环境,清静的环境。
⑥心善渊:思想以深邃为善。心,思想。渊,深邃。
⑦与善仁:结交以仁厚为善。与,结交。仁,仁爱之人,仁厚之人。
⑧言善信:言辞以真诚为善。言,说话,言辞。信,讲信用,诚信。
⑨正善治:为政以保持安定为善。正,同“政”,为政,治理国家。治,秩序稳定。
⑩事善能:做事以持久为善。事,用作动词,做事。能,同“耐”,音nài,忍耐,长久坚持,持久。
⑪动善时:行动以时机适当为善。动,行动。时,用作动词,时机适当,把握时机。
⑫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没有过失。夫唯,正是因为。 尤,过失,引申为灾难、祸患。
[意义归纳]
本章讲上善若水的道理。全章分为两层。
第一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围绕“不争”谈水之善。
第二层:“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谈“若水”之善的具体表现。
[解读与点评]
最好表现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向万物施利而不争夺,处在众人讨厌的低洼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的标准。要注意“上善若水”,这是用比喻来领起,是说“上善”的做法似水,“上善”的品质似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直接说水之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