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台上有很多文章写的很有深度,但粉丝量和阅读量很少,为什么?
文章,深度,的人平台上有很多文章写的很有深度,但粉丝量和阅读量很少,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顿悟经研究沉淀为认知
经历后,我开始研究是什么类型的更受欢迎一些,都是怎样的书法方式更受欢迎一些。
研究结果:
①、共识性强的、有点话题的、有点趣味的、短文类、通俗简洁表达的“主题与内容”,更受欢迎。
②、认知层面深的、顶层设计的、系统逻辑性强的、末来探索性的、需长文表达,只有少数人才能读懂的“非共识性”内容,不受欢迎。
三、别让你的爱心、成为对方的负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用一个故事来体会一下。
我的一个朋友有些胖,一次我们一起吃饭,他一直不怎么吃、我以为他作假,就劝他、给他夹菜。他说吃的不多、并一直挡着不要。实在挡不住就说,你看我有点胖就以为我吃的多是吧!我不好意思就呵呵!他接着说“我吃的真不多、根本就不想吃那么多。你不知道,我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晚上回家,妈妈都做好多让我吃。我又不能不吃完,就跟我妈说少做点饭。结果她是做少了,但我还是要吃很多,只是她和我爸吃少了。所以,我怎么都瘦不下来。只能利用在外面吃饭的机会来调整”。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写了一些很有深度、又花了很多精力的文章,阅读量上不去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态,与我那位朋友的妈妈是一样的,从小到大只怕他吃不饱。
其实,是输出时的思考“出发点”站错了方向,我们只是站在我们的位置做输出、没有站在对方需求的角度去输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曲高而和者寡矣。大部分老百姓是喜欢通俗的热闹的。[灵光一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头条只要面对的还是新闻,只要是能吸引眼球的文章,不管好坏都可以有阅读量,即便是文学大师写的文章,在这里也不一定会有多少阅读量。
首先是题目不够吸引人,再就是内容不够浅显易懂,还有就是没人愿意花时间去思考。
人们来头条,就是来品尝快餐文化的,并不是纯文学平台,这样的设定已经说明了平台的专业与分类的性质。
所以,有深度的文字还是投文学网站和平台比较合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朋友:你说的情形是有,这属正常。谈谈自个浅见与众友交流,互动。 一,是金子,是要发光,只是早早晚晚,有可能还未被他人发现,开采。平台上,五糊四海,三六九品,网友多了去了,其中,各人见识,学识,阅历,爱好不同罢了。 二,是金子,是铁渣,还要有人识货,发现。有些文章,的确写得不错,读后给收获,美感,享受。 三,现代人,生活节凑快,烦心事,闹心事够多了,难得有工夫,清茶一杯静下心来,欣赏美文。 由上,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你的作品是上乘,佳作,自然,有人关注,追棒,只是个时间问题。 欢迎交流,赐教。@杨文杰 @近思明月 @农村小余子 @真心实意65891043 @海林73526697 @幸福一生IIIO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这个话题,个人观点如下:
首先应该清楚,头条绝对不是什么专业的,学术研究的平台,虽然参与的人众多,据说达几亿,除去一些心怀梦想,希望一试中第,从此扬名圆梦的以外,其实无为娱乐者多。感恩头条平台的特色,平生所学,平生抱负,平生所好,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犬展鸿图,有足慰平生之感。展示才华,一吐为快之余,最喜短平快的新闻热点,俗事趣事,既使很多平庸,低俗的话题,参与者可达数千人之众,为什么?消遣而已。反而很正统有深度有水平的好文章,都被忽略了,白白浪费了才华,实属可惜无奈。但作为头条的门面,又不能沒有,但有时阅读量少,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工作之余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今年二月份正式开始加入自媒体写作,有关这个话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曲高和寡,不具趣味性,内容枯燥。
平台上有很多文章很有深度,但是粉丝量和阅读量很少,很大程度可能正是因为内容很有深度。就像上学时很多理论书籍,内容很深,但是除非是变成我们的教科书,必须要完成,否则没人愿意去读。
中国有个成语,曲高和寡,意思是曲子很高,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比喻作品高深,能理解的人很少。当作品太过高深,和通俗远了,读起来费事,可能读的人也就少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当外卖开始涨价,方便面要赢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