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台上有很多文章写的很有深度,但粉丝量和阅读量很少,为什么?
文章,深度,的人平台上有很多文章写的很有深度,但粉丝量和阅读量很少,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所谓“有深度”的文章,是伪深度,那就是读者眼睛雪亮了。
我还是相信,在自媒体平台上,真正认认真真写作、耕耘的人,会有回报的。恰恰是认认真真坚持这几个简单的字,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做到的,就恰恰是自媒人可以铸造的利剑。不过,当春天播种的时候,还是多想想怎么耕地,不要天天想着秋后算账挣钱喝酒了;万一闹天灾,庄稼绝收了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自媒体趋势不是作者引导读者,而是读者引导作者!
因为点击量,阅读量这个硬指标放在那里,电脑推荐,机器算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没有人能够绕过。
如果一帮人喜欢吃山珍海味,你却送上萝卜白菜,有人喜欢你吗?
传统媒体发表作品要经过层层审核,质量有保证,作者的成就感强烈,也就会有更优质作品产出。
自媒体什么状况,任何人都可以发,只要不出政治错误,不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内容,想说什么说什么,良莠不齐,看似百花齐放,实则降低了文化层次和审美要求。
到菜市场买菜与到规范的超市感觉一样吗?在夜市吃饭与在酒店吃饭心情一样吗?在那些地方,你不粗鲁,野蛮,无教养,不守规矩,大家就会把你当成令类。
劣币驱逐良币,目前自媒体就是这个状况,就像原来的社会风气一样,非得下大力气整顿,才能让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迹象。
请相信,经过大浪淘沙和有效治理,真正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才是长久的生存之计。
清朝虎门销烟前,大家都以吸毒为乐,但那是真正人类需要的吗,只不过当时环境和风气所致。
让一群不懂交响乐的人去音乐厅,那不是自讨苦吃!
既不能随波逐流,像某些人一样,单纯为搏眼球而为,也要适当研究大众需求,找到一个平衡点,头条几亿用户,下里巴人占多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有深度的文章应该是作者耗费很大精力和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所以按情理应该有一个较好的效果。
但是实际往往会事与愿违,这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文章太具专业和学术性,大多平常百姓看不太懂,所以选择不看。
二是文章标题和内容不吸引人,没有做到标新立异,所以失去了阅读的动力。
我也是一个初学者,能力学识非常有限,所以以上浅知拙见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有深度的文章应该是文章内容有点比较深层次了,一般情况下,看看头条,对于深度的文章,需要去化很多的时间精力,还要用心动脑,刻苦钻研内容的其中意思,其实看头条的人普遍挑选简俗易懂的内容,不会去化太多的精力了,或者头条内容与主题不切合实际,等于是内容偏题了,这样的头条肯定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我认为,对于刊登头条的内容一定要首先有大众化的现实新闻,社会上影响面较广泛、,再次富有感动性文章,做到了这些,粉丝和阅读量肯定会很多了,点赞的人会络续不绝,说明文章写得非常经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深度好文需要有专业的人士评价分享,大众还是比较喜欢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这个层面上我们需要理解到阅读者的取悦心理,很多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一直顺着自己的意向来写,很少站在读者这边来考虑。
深度好文在大众的理解力要求比较高,不适众,深度好文作者的谈吐建立在比较高的层次,不受众。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深度好文具有强烈的侧重性,如果有攻击性的言语或者隐晦性的暗语反讽社会正能量的一面就不会被头条接受,所有的言语还不在太过自由的区域,所以我们每位作为读者作者的同时要注意用语的幅度,和被大众接受的认可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因很简单“别让你的爱成为对方的负担”。说起“有深度没阅读”这个话题,其实是“内容供需”关系对标的知行问题。
一、从郁闷到朦胧的顿悟
刚开始时我也挺郁闷:有时对于某一个主题,花了很大精力和时间、用穷尽与思辩进行深度的知识挖掘、几乎榨干那段时间所有认知,完成一篇相对高水平的文章,结果推荐与阅读也就是3位一4位数。
直到一天,出现了意外:一篇相对随意的文章推荐量在2个平台分别是11万和5.5万、阅读转化量是9千和4千多,我懵逼了!再一查,有条“尚可网”竟然有5.4万的阅读,我有点朦胧的感悟“是乎是我的选题与表达方式错了”。
上一篇:当外卖开始涨价,方便面要赢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