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相得益彰?
家长,孩子,老师在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相得益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在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要让教师和家长相得益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①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许多家校矛盾的产生也并非家长恶意闹事,而是家长没有完整、健全的育儿观念。由于育儿观念的缺失,对老师的一些善意的、正确的做法无法理解。观念的冲突就可能导致语言、肢体的冲突。目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不满意,极大部分都来自家长的不满意,而家长的不满意又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家长的育儿观念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要改善家校关系、改善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应该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以完善家长的育儿观念。
“家长学校”的建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以负责辖区内“家长学校”的建设以及辖区内家长正确育儿观念的建立及更新。从社区到幼儿园,再到高中都应建立相应的“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要定期请专家学者为家长传授育儿知识、健全育儿观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家长学校、家长之间要建立有效的纵向沟通渠道,如QQ群、微信群等,定期在群里请专家学者讲课,定期推送育儿知识,以让家长建立正确的育儿观。
家长的观念跟上了,家校矛盾、家长老师间的矛盾应该减少大半。
②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正能量。最近几年,家校矛盾日益凸显,与自媒体的推波助澜有一定的关系,打开网络,各种八卦铺天盖地、真假难辨,许多网友不用脑子凭心情,添油加醋地肆意转发。常言道,假话说了一百篇也就成了真理。教育生态环境的恶化,网络喷子记不了头功也能记个二等功。
网上有句这样的话,“你从3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从3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细想一下,真有点道理。
③不能贯坏了家长。近年来,家校矛盾,老师败阵的占极大多数,赔钱的、被打的、降级的、调离的、辞职的常有,当然,如果你再想远点,输得更惨的是我们家长,因为跪着老师那能培养出站着的学生。有时我想,老师是个单独的个体吗,他们依靠的组织在哪?是不是“稳定压倒一切”在作怪。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也该适时适地地直直腰杆,老惯解决不了长久问题。
④因材施教,正确面对。老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告知客观认识小孩的方法,让家长能及时发现自己小孩的长处与短板,尽早为自家小孩作出大致的生涯规划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方向。
⑤家校互约互认。在教育生态没彻底改善之前,个人认为家校互约互认很有必要。家长会上,老师完全可以说出老师的无奈,请家长说一说,希望老师管教你家小孩到什么程度?并以书面形式约定。当然这种约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去做。
⑥老师可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例如时下开始尝试的游学,完全可以邀请愿意参与的家长一起进行,让家长体验一把老师的苦与乐,从而加深家长与老师的感情。
家庭与学校本来就是同一战场的两条战壕,老师与家长本来就是这两条战壕里的士兵,他们生死与共,目标相同,真心希望二者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育我们的下一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以为,在老师教育与家长教育中,家长教育尤为重要,是后续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论父母的心理优势》
韩小康 2019-01-14
一、导语
教育专家们一再强调:家庭教育,是后续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将是低效或无能为力的,为什么?原因如下:
(一)性格培养的时效性:孩子的性格培养必须在六岁之前完成,形成观念,且影响终生。
(二)心理资本的独占性:只有三岁前对孩子实施养育者(最好是母亲),才能自然获取孩子对你依恋,你也才有对孩子的最有效的心理影响力。
二、父母的三大\"心理资本\"优势
——尽获之 即有之 务珍之
心理资本,特指李玫瑾教授针对三岁前儿童在扶养中,扶养人所自然获取的权威性话语权,它主要包含如下三种优势:
(一)角色资本优势:百善孝为先。
(二)扶养资本优势:恩威并施。
(三)安全资本优势:避险是任何生物的本能。
1、先天具备:孩子对父母自小的高度依恋和父母对孩子的巨大付出,自然形成了孩子对父母强烈的安全依赖心理。
2、后天打造:父母的工作能力、为人处事技巧、家庭责任担当、渊博的知识,都必然具备对孩子的安全优势感。所以,家长尊严的维系不单单因为你是父母那么简单。
3、进一步深化: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会有逆反心理,除了孩子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外,家长的“德不配位”往往也是重要诱因之一,只是很多孩子顾及父母颜面不愿轻易表露,或很多家长不知或不愿承认罢了。
是不是言重了?事实确实如此……所以,为了孩子,家长也切不可单凭“爹妈”的名头吃饭,该学习还要学习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有良性沟通,双方不要抱有敌意。别老师一说孩子学习不好,就觉得老师教的不行,还故意刁难。家长一说孩子平时挺乖的,就觉得家长娇惯放纵学生。之后才是具体的教育方针,这就因人而已,有人就是得施压,有的就需要鼓励。学校靠老师,回家就得靠家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