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谁是先于孔子的生而知之的圣人?
孔子,生而知之,圣人谁是先于孔子的生而知之的圣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周公面对幼小的侄儿和江山,并不想占为己有,仍然像辅佐武王一样辅佐幼小的成王,这样的人是“临大节而不可夺”志的人。
周公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也得以有颂。《礼记》记载,周公死后,他的侄儿周成王姬诵为了追念周公辅佐治国的伟大功勋,特许周公的后代用天子最高规格“禘”的礼仪祭祀祖先。鲁国的祖先是周公,实际周成五给了周公不是天子的天子的待遇。所以鲁国在周礼上优于其他诸侯国,所以才有了孔子“齐国改变一下能达到鲁国的样子,鲁国改变一下就能达到先王要求的原则了”。
孔子还把周公训诫前往鲁国就职的伯禽的话当作了教材,讲给弟子。
最典型的是孔子临终前的哀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充分表现出孔子对周公的推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圆通天地,泽被后世,道德高尚,德才兼具,万世师表,具备这些可称为“圣人”。
上智下愚,刑不上大夫,所以儒学被封建社会立为安身立命之学,孔子被尊为圣人。与孔子同期的百花齐放学派宗师也被其门生称为圣人,比如墨家钜子,兵家鬼谷子等。在孔子之前的圣人首推大禹,高风亮节,后世楷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之前之后都没有“生而知之者”。而所谓的“圣人”事实上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世上根本没有至纯.至美的人。有人捧.抬.崇的神圣.完美无缺.不容怀疑.不可侵犯.只能顶礼膜拜的只是王权或皇权时代精神.政治上为维护权力.权威和秩序的需要。也是这些精神.政治上的权力.权威者们抬举而不断追封出来的“圣”或“至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圣人》是历代各级统治者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圣人也是做出来的。不做,人都不是,何来为圣?
生而知之,不用于形容圣人。指的是小部分民众,看到贵族开荒种地,就跟着学种地,不用教,自己就学会了,而且还很愿意辛苦种地。
这才是生而知之。
西周以前,有很大一部分民众,根本不愿意种地,仍然过着打一次猎吃一个星期的山民生活,冬天打猎困难,没吃的就到贵族和百姓那里去偷抢,和夏商时代征伐充作奴隶不同的是,周朝贵族有义务教化这些偷抢的民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先于孔子而生的人太多了,说不清楚。能说清的是孔子的父母,肯定比孔子先生,但孔子父母肯定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也不可能知道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因为圣人都是死后才被后人追奉为圣人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不存在生而知之的圣人,孔子之前,有伏羲,女娲,文王周公。伏羲,女娲是上古圣人,文王周公是中古圣人,孔子是近古圣人。在这个世界为什么不存在生而知之呢,因为按佛教观念,我们所处世界是轮回世界,到这个世界来是两种人,第一种是佛菩萨示现到这世界救人渡人,另一种人因缘果报到这世界,要么享福要么赎罪。到这个世界必须要投胎,投胎者有隔阴之谜,也就是投胎后前世记忆全部失去忘记。众生具有八识,无量劫来所有一切记忆全存在第八识中。但是人的肉体只能生出6识供灵魂使用(6识眼耳鼻舌身意)。第八识中内容肉体不具备。要想提取第八识中记忆必须要通过修行。诸佛菩萨到世界来还有隔胎之谜,更何况我们普普通通的人。所以每个人要知道世间文化知识,礼仪等必须通过学习。所以人是学而知之。至于什么是圣人,个人认为圣人的言论思想,是可以教育人,他的言行举止思想是可以移风易俗推广与民的。圣人教育人就是要人返璞归真,要天人合一,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与天地融为一体。圣人的思想是超越世间的。很多人包括文化学者解读圣人言论说是愚民的。其实不是圣人在愚民,而是你用你狭小的思维格局去解读圣人超越时空思维。你的思维打不到圣人境界,你就不能理解圣人在说什么而自己误入歧途。所以人要不断学习的同时,还要修行否则你就是书呆子。再说一遍真正会读书的5000年来只要伟大领袖毛主席,他成功把自己读来的东西运用到现实创立毛泽东思想。所以将来毛主席也会尊为圣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