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战进攻战术是如何发展的?又有哪些运用到后面的战争中?
战术,一战,战争一战进攻战术是如何发展的?又有哪些运用到后面的战争中?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但是这些战例都被欧洲的将领们忽略掉了。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科技进步对战争的影响,思想依然停留在普法战争时期。
一战战术
在一战刚刚开打的时候,双方都想找对方的空当来搞突袭,德军和英法联军开始了一场名为“奔向海洋”的运动战。可是由于法国边境太短,双方又都兵力很多(各自几百万人),并没有什么空当可钻,于是运动战很快变成了全线对峙,对峙一段时间后,双方都在准备进攻。
士兵的噩梦来了。
一战初期,士兵们是怎么进攻的呢?
整个军队排成规整的队列,军官拿着带刺刀的步枪走在前面,士兵排成散兵线走在后面,散兵线人与人之间距离不能超过两米。最后是军乐队,军乐队奏进行曲,保证队伍步调一致。
这个队伍虽然滑稽,可是他在拿破仑时代是很有用的战术。对于滑膛枪来说,的确需要用人员的密集来保证火力的有效性。
可是1914年,重机枪已经大规模的装备部队了!
这样密集的队形,无异于让士兵去排队送死。于是双方很快就发现了,这样的进攻战术等于自杀。英法军队和德军都很快调整了队伍队形,让散兵线扩大到五米距离。
而且,德军还研制各种新式装备,比如火焰喷射器、毒气弹等。这些装备都给敌方以巨大的杀伤,但是还是不能有效突破防御。
为什么呢?
因为一战的防御阵地太强大了。
一战中的共识是:只要你有人有时间,你就可以把阵地加固到根本无法突破的地步。一个标准的一战防御阵地:前面是铁丝网和地雷,后面是散兵坑,再后面是架着机枪的交通壕,后面是炮兵阵地。
进攻一方的士兵在雷区和铁丝网面前就会陷入停止,在他们排雷完毕和越过铁丝网之前,火炮和机枪早就已经把他们消灭掉了。
所以,一战中的进攻,很少有能成功的。能成功突破敌人阵地的进攻方,经常要付出比防御者多五倍十倍的伤亡。
而德国配装的新式武器如火焰喷射器、毒气弹等,加强的都是进攻一方的进攻能力,但对于最重要的防御能力毫无帮助。士兵们依然要在铁丝网面前停下,祈祷对方的机枪不要打中自己。
战术改进
随着战争的进行,双方的伤亡越来越大。凡尔登战役中,每个月双方都要伤亡至少十万人,一战对于各国士兵来说都是噩梦。
对于战争中的困境,各国都在努力想办法破局。而战争双方都不约而同的在当时最有威力的武器——大炮上面打起了主意。
首先是德国人。
一战初期的进攻,是炮兵轰,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在步兵进攻之前,炮兵往往要把对面阵地上的土反复犁上好几遍,反复轰炸时间可能长达数天,然后才让步兵冲上去。
德国人发现,这样的战术虽然能够让对面的阵地力量减弱,但是这样让进攻的突然性彻底消失。经历了几天的轰炸,对面可能连够后面的几道防线都建好了。
所以,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军,决定改变炮击策略。在进攻之前,不是长达几天的饱和式炮击,而是在进攻前几小时进行猛烈、密集的炮击。凡尔登战役之前三小时,德军才开始进行炮击,整场战役下来用了两百万发炮弹!这样的集中炮击保证了进攻的突然性。
德军改善炮兵,法国人也没闲着,他们发明了“徐进弹幕”。
法国将军尼维尔,改进了法军的炮兵策略。
在之前,一战各国的炮兵战术是炮兵先轰炸,步兵冲上去以后炮兵就休息了,怕步兵冲上去之后误伤自己人。
但是尼维尔改进了这一点,他算好了进攻速度和射击诸元,能够让炮兵在己方步兵的安全范围之外对敌人进行炮击。随着进攻线的推进,炮击逐步推进,最大限度的削弱对手的防御。
这些炮兵战术的改进,都对战争起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在进攻手段提升时,防御手段也在提升。
德国人首先改进了防御阵地。
在1916年以前,双方都秉承着“集中力量”的原则,把最主要的力量放在一线阵地,以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可是这么做的劣势也很明显,你能集中力量打击敌人,敌人也就能集中力量打击你。一线士兵多,挨的炮弹也是最多的,所以这么做伤亡很大。
德国人发现了这种战术的不科学之处,于是他们发明了另一种战术——弹性防御。
所谓弹性防御,就是在最前沿只设置警卫阵地,部署少量兵力。而将主要力量部署在二线。由于无法设定诸元,所以二线阵地挨的炮弹要少很多。等敌人冲上来之后,艰难越过第一道防线,面对的就是以逸待劳的第二道防线。
同时,第二道防线之后一段距离,还有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士兵可以随时支援前方,也可以随时让前方的人扯下来巩固防御,进可攻,退可守。
弹性防御实行之后,英法联军就很难攻克德军的阵地了。
真正改变战争形态的,是科技。
战术再怎么调整,也是来自武器的进步的。
如果没有新发明,战争将永远是杀伤力量超强,防御力量超弱的血肉磨坊。人类杀伤同类的能力很强,却根本不能保护自己。
可是,一项发明改善了这个情况。
你应该已经猜到了——坦克。
坦克的构想,最早是由英国前线一个叫斯文顿的中校提出来的。他认为,如果把拖拉机上面架上机枪和火炮,穿越铁丝网和壕沟的时候,不就便利多了吗?这不是比步兵徒步翻越容易的多?
不过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陆军的重视,相反,海军大臣丘吉尔倒是对这个想法非常感兴趣。由于是海军大臣不好越权,丘吉尔在给他们拨款的时候,还专门起了个名字叫“陆地巡洋舰”。
坦克刚刚发明时,装甲仅仅只有六毫米,但是对付当时的机枪已经足够。由于一战中坦克的事故率高,火力弱机动慢,所以没有完全改变战争形势。但是这种武器的出现,让人类脱离了壕沟战。
面对着机枪和大炮,士兵终于有了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段,而不是只能靠祈祷来保命。步兵跟在坦克身后,什么地雷、铁丝网都不在成为了障碍(坦克趟雷)。坦克诞生之后,壕沟战不再有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坦克成为了移动的火力支撑,军队的火力输出不再依靠固定的机枪阵地,坦克+卡车,让欧洲的军队从步兵活靶子,变成了具有机动力的机械化部队。
只不过,从拿破仑的“密集自杀”战术,到步坦协同的机械化部队的雏形,中间虽然只有四年,却搭上了上千万士兵的生命。战争中每一个发明,每一项“进步”,都是用士兵的鲜血与生命换回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3月22日GEN再次抢大龙,2-0击败AFS,尺帝薇恩三杀收尾,如何评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