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战进攻战术是如何发展的?又有哪些运用到后面的战争中?
战术,一战,战争一战进攻战术是如何发展的?又有哪些运用到后面的战争中?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战的大舰巨炮虽然是属于每个男人的激情,但是战斗更为残酷。
二战军舰的吨位和火炮口径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实现了400毫米口径以上众生平等的真理。但是很明显在二战海上唱主角的已经不再是战列舰,而是航空母舰。同样陆地战争也一样,制空权已经开始左右整个战争态势的发展,战斗机的火力和性能更加出色,而且对地攻击力强大,战略轰炸可以从根本上瓦解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这也为以后战争激烈制空权的争夺打下基础。
二战开始,武器的火力输出能力已经不同于一战,被炮火覆盖后的阵地几乎被以为平地,所以堑壕加铁丝网根本不能继续阻挡士兵前进的步伐,况且还有坦克在前面开道。在一战结束前快速运动战的优势就被发现,有一次德军通过一条铁路线就将协约国部队分割开来,并能沿这条线路机动作战。闪击战这一理论由冯·施利芬提出,由古德里安付诸实现,闪击战这一词起初没有在任何德国将领的书籍和日记中提到,而是美国的杂志中首次刊登了这一词,显示了它在欧洲大陆的战斗能力。
二战名将--古德里安,被称为闪击战之父。
由此可见,新武器装备的发展势必会影响战术的改变,现代化战争下高精尖武器充斥着战场,精确打击决定着新的战术被如何运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何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取得胜利才是最好的战术。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各位的交流与观点,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爆发于上世纪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波及世界范围的战争,无论是战争的规模、惨烈程度都超越上千年来的历次战争。
而这次大战中也诞生了许多优秀且影响深远的战术,现在就由肥鹅来给大家举例:比如,由德国步兵上将奥斯卡·冯·胡蒂尔发明的胡蒂尔战术,一般理解为渗透战术。一战中,德军在尝试过大规模突击遭到巨大伤亡且收效甚微后,决定改变战术放弃了大规模进攻的方式,采用了这种新式的渗透战术,在这个战术中德军作战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包围战,向敌军的侧翼进军,避开敌方重兵防御的正面,以最快的速度,扰乱敌军的部署已达到包围,进而分而歼之的目的。
该战术一般是由小的作战单位来执行,渗透到对方的防御体系当中,打击重要目标,切断交通线,割裂防御部署之间的联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但是步骤确是换汤不换药。
第一步、进行火炮弹幕攻击,火力密集且猛烈,通常都能达到不俗的效果,并且阻止后援部队的增援速度;
第二步、德军突击部队在火炮的掩护下,突入敌军防线薄弱点,并且绕开敌方主力,奔向敌方指挥所和炮兵阵地,拿下这俩后,敌军犹如没头苍蝇,顿时方寸大乱;
第三步、重装突击部队开始扫除敌军其他的据点,重装部队不同于常规部队只装备刺刀和步枪,往往重装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机枪、迫击炮、手榴弹还有著名的MP18冲锋枪(当时为了适应堑壕战而研发的,并在“鲁登道夫攻势”中居功至伟)等杀伤力颇大的步兵武器;
手持P18冲锋枪(由于该枪的独特的枪管散热装置,我国俗称花机关)的德军军士
第四步、在清理完敌军的主要据点后常规部队可发动全线进攻清除剩余的敌军部队。
但这种“突击群”战术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对后勤补给的要求比较严格,这点对于战争后期的德军来说是很难维持这种持续的攻势的。
一战德军中的突击步兵画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乃至后来的战争中仍可以见到渗透战术的影子,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使用的钳形攻势,在各个战场屡次得手,屡试不爽。配合更加先进的坦克取代了骑兵的快速机动性再加上斯图卡的俯冲轰炸,直接将包围作战升级为闪电战。而在德军重型突击队战术的影响下,苏联红军也组建了重型突击部队,他们身穿钢制防弹衣,装备“波波沙”冲锋枪和手榴弹,专门清除德军的楼房里难以清除的火力点。
如有疏漏,还请多多斧正。
我是肥鹅,一个热爱历史的码字鹅,请切莫吝啬您的赞,它将是俺不断前行的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战争形态的每一次革命性的进步,都是以无数士兵的生命换来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其中的典型,一战让我们从近现代战争走向了现代战争。
一战之所以被称为“无趣又血腥的战争”,是因为在战争中,作战双方并没有因为科技改变而全面转变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双方都拿着现代化的武器,却完全不知道怎么运用,最终死亡了天文数字的士兵,却没有在战场上决出胜负。
一战之前
要了解一战为什么这么糟糕,我们首先要了解一战之前,欧洲人究竟在干什么?
一战之前,欧洲人对现代化战争根本没有概念。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对手太不入流了。
一战之前,欧洲人主要打的殖民地战争,面对的都是拿着大刀长矛的野蛮人,或者中国的清军、义和团。在欧洲的殖民者面前,这些人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打出一比一百的伤亡率都不稀奇。对于欧洲人来说,殖民战争不叫战争,只能叫运动。
而在一战前,欧洲已经很多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了。上一次给欧洲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规模的欧洲战争,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此战,德军击败法国,生俘了拿破仑三世,成为了欧洲人难以忘却的记忆。
普法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普鲁士人的果敢,敢于迅速集结兵力,果断行动,主动进攻,与敌人开展会战。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各国普遍开始信仰“进攻至上”论,认为进攻才是战争胜利的法宝。
实际上,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克劳塞维茨去世前,就曾经认为五十年之后的战争中,防御方的优势会越来越大,可是这个意见被欧洲各国忽略了。
其实从1904年日俄战争中,防御方的优势就已经开始明显显现。旅顺保卫战中,日本集结了六万人,进攻四万俄军守军。但是在俄军的工事和碉堡面前,一场夜战下来,日军伤亡两万多人,俄军仅仅伤亡三千人,这还是在日军火力和士兵素质普遍高于俄军的情况下的战绩。
上一篇:3月22日GEN再次抢大龙,2-0击败AFS,尺帝薇恩三杀收尾,如何评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