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爱才如命,篡权的司马懿都能容下,杨修为何成为必杀对象?
杨修,司马懿,曹丕曹操爱才如命,篡权的司马懿都能容下,杨修为何成为必杀对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懿没篡曹操的权,他只算篡了曹操重孙的权,而司马懿的孙子才真正篡了曹家的江山。杨修没能力和资格篡权,只是小人耍小聪明而已,死的应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说司马懿,司马懿后来的篡权曹操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所以就不存在曹操能容忍司马懿篡权这事!曹操只是有感觉司马懿不是甘当平庸之人,但终曹操一世,司马懿表现的相当低调,曹操为何杀他?怎么杀他?难道仅仅是为了一个“莫须有”?再者,曹操也交代了曹丕他们,注意防范的措施了。对于司马懿曹操已经做的相当可以了,没什么毛病。别忘了,曹操早就看出来了刘备志在天下,不同样没杀刘备?更何况只是个“莫须有”的司马懿?
其次,杨修之死其实就是咎由自取!杨修很有才但却缺乏大智慧,这是根本原因。曹操不嫉贤妒能,但杨修经常以自己的小聪明去无视曹操的地位,更甚的是居然明打明的插手曹操的立嗣之争(帮曹植作弊)。。。你不死谁死?杨修之死根源在于,虽然洞悉人性然而却事事不通达。跟贾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懿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哪里敢表露一点点篡权之心?与其说曹操用他,还不如说曹操是给曹丕准备的人才。而杨修深度参与了立嗣之争,随着曹植的竞争失败,其自身命运难逃一死,其实不仅仅是杨修被杀,曹植一党还有丁仪丁廙被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以余观之,书生与政客之别而已。修死于书生气,操则可入奸臣传者,以修遇操,不死于今日,明日亦必死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曹操在世,曹睿在世时司马懿都没有造反的迹象,而且对曹魏还非常支持,屡献奇谋。甚至于后来,也是司马昭篡位,没有直接证据表面司马懿有篡位之心。所以曹操没有理由不信任他。
其次,就是杨修自己的问题了。曹操是爱才不假,并且在杨修初显才能得时候,曹操是非常欣赏他的,都让他担任自己的主簿。但是杨修太自以为是了,聪明过头。对于曹操,你可以懂他的报复,像郭嘉就懂得;但是你不能猜透他的心思,起码不能表现出来。可杨修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众人面前透露曹操的心思,哪个掌权者能容忍这样一个人存在。所以杀他是必然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的心思,杨修都猜到,还到处说,这样的人怎么能留,好比有人跟你住一个屋,你干什么,你的钱藏在那,他都知道,还告诉其他人了,这样你怎么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纠正一下。虽然司马懿实际篡夺了曹魏的统治权,但是在曹操曹丕当政阶段,由于曹氏夏侯氏和忠于曹操的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城府很深的司马懿纵有反心,也不会在曹操面前哪怕是隐晦地表达出来。如果曹操看出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以曹操的杀伐决断,司马懿早就小命不保,还能容他存活到曹丕称帝的时候。名士杨修之所以必死无疑,表面上跟自己妄自猜测鸡肋的含义耍小聪明有关,实际上有更深层次原因。
一是杨修在政治立场上支持复兴汉室,这是曹操所不能忍受的。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也就是说杨氏家族四世都是汉朝太尉这样的高官,从小耳濡目染之下,杨修素来以复兴汉室基业为目标,在这一点上他和崔琰孔融荀彧等大臣政治立场是基本一致的。曹操实际掌控汉朝大权已久,出于怕坐实乱臣贼子的骂名,曹操不愿意在生前称帝,但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对于可能在日后干扰曹氏家族称帝的拥护汉室人士,曹操要借机逐步铲除,以减少自己的子嗣登上大位的阻力,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之下,跟随自己多年的拥汉派荀彧被逼死,曹操还借机处死了崔琰和孔融,大大打击了拥汉派的实力。出身世代汉朝高官的杨修已经成为拥汉派的主要领袖,虽然曹操十分喜欢杨修的文学才华,但早就对杨修的政治立场不满,所以鸡肋事件不过恰好是一个借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