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外打工,经常受到不公平对待,该如何做才好,问题是目前的工作待遇还好?
不公平,自己的,职场在外打工,经常受到不公平对待,该如何做才好,问题是目前的工作待遇还好?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些人,是对工作抱有太高的期待和幻想,认为工作就应该永远是高大上的阳春白雪,一旦做着下里巴人的事情就不愿意接受,就难受。
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这个平凡的世界,是很多人需要面对的课题,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委屈,就有不公平,我们要接纳这些事实的存在,一份工作只要满足自己80%的期待就已足够,剩下那20%注定是要不满足的。
如果你告诉我说有一份100%满意的工作,我一定会认为你是骗人的,这是不可能的。
放弃幻想,是我们成熟的第一步。
从自身出发,想清楚自己的底线,剩下的就是去接受它接纳它,才是对一份工作应有的态度。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支持;了解更多人力资源和职场信息,欢迎关注本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这个问题不只是在外打工出现,在各个场合,各个地点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最重要的是自己不够强大,所以,人家看不起自己。人常说:狗眼看人低。你处处努力,不断提身自己,这方面问题慢慢就消失了。人经常见到和听到:xx当官了,左邻右舍人人抬高x×,在比如说:xx穷了左邻右舍都以璧鄙视的眼光盯着你。要想人上人必须不断向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一个能够承担起梦想的职业都是高尚的,打工路上的每一段记忆,其实都是催人向上的阶梯。这是我今天回答问题所秉持的信念。
在题主的问题中,我既看到了职场生态链中丑恶的一面,也看到了一颗努力向上的心。基于理性逻辑思维和感性判断的交织,今天我所给出的答案只有三个词:忍耐、改变、奋起。
忍耐,不是被动的逃避,而是基于面对现实的有所作为。
因为职业关系,我曾经接触过很多打工者,年龄结构老幼不均、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就业行业五花八门,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所有的打工者都是为了改变当前的生活状况而从事相对较为低端的工作,他们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足够的薪资报酬。他们更大的期望是通过自己的工作而使自己个人或者所处的家庭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期待某种可能的改变。在工作的过程中,当我面对很多中年打工者时,没有任何一个中年打工者希望他的后代继续打工,这是一个基于现实而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事实,特别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主要资金流向是孩子的教育,这很值得尊敬。
所以,基于题主所说“目前的工作待遇还好”,从职场生存环境实际出发,首先请忍耐,忍受那些你所说的“不公平对待”,请相信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不公平对待”是你获得相对优渥的待遇所暂时必须付出的代价。请记住,从现实出发,职业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改变,适应现存的环境,用自己的能力去赢得职场地位晋级。
这一点是我深思熟虑之后才确定的标题,因为我知道对于打工者来说,改变他所处的职场环境是十分困难的,这并不是简单的职场圈子内部给予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开放性的社会压力。我所强调的一点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接触到职场三要素,即个人能力、人际关系和领导体系,而这三点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具有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力。作为打工者,扎实的个人能力是职场存在的基础,低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职场发展的保证,而充分认可的领导就有可能是实现“鲤鱼跳龙门”职场地位晋级的关键因素,我们通常称之为“贵人”。遇”贵人“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托于虚无的命运,而是必须面对现实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来促使贵人出现。请记住,在一个人不断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贵人“是必然出现的,“贵人”所能带来的结果一定是职场环境的改变和地位的晋级,不管这种结果是基于哪种形式,对于打工者来说足够了。
奋起,是对自己际遇的最大尊重,也是对“不公平对待”的最大反击。
经反复思索并参考一些现实案例分析,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打工者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人生轨迹实现职业自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尽管这个目标的实现很难,也可能遭遇很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但是,今天我的回答里不提供任何能够帮助打工者能够实现职业自由的方法,因为即使是那些现实的案例也并不完全具备推广价值。在职场向上的坐标系中,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轨迹能够完全重合,任何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成功路径只有靠他自己来摸索。我唯一强调的是:傻子才没有梦想,只有奋起实现职业自由的那一刻,你才可以真正说,“从现在起,我有权利说不接受那些不公平的对待”!基于对社会属性的认知和职场竞争的现实,题主以及更为广泛的打工者,我在这里郑重提醒你们:除了奋起,你别无选择!
今天的回答从性质来说情绪化的成分更多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回答的逻辑性有所欠缺。忍耐是改变的前提,因为需要生存下去;奋起是改变的目标,因为需要更好的生存下去。尽管这一方案的实现率很低,并且并没有直接给出题主所需要的具体应对措施,但是我认为相较于“头痛医头”的临时应对,从精神层面的激励更有意义!归根结底,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
我是司法一棵松,致力于应用法理逻辑分析方法提供原创方案解决职场实际问题,定时更新尚可网板块内有价值内容,欢迎关注和下檄讨论。心血之作,谢绝转载。
上一篇:为什么感觉大部分成年人的绘画水平停留在了10岁左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