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语“书读千遍,其理自现”说的是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懂道理吗?
道理,书中,这句话古语“书读千遍,其理自现”说的是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懂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语“书读千遍,其理自现”说的是读书多的人就一定懂道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读书的读字包含两层含义:一、把书读懂二、去实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这个道理。读完书就去实践,不用千遍道理自然显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千遍,其理自现。这句话是说将一本或一部书读的遍数多了,其中的中心思想自然就明白了。但并不是说每部书都是有道理地,更不一定读的遍数越多就越懂道理。现在的污垢书特别多,越读可能会让人越伤失理智或道德。其实这句话来源于古典文学,大多好的书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书,其中包涵了教人向善的道理,每每多读一遍,就会让你多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随着文化的修养,你就会知道一些你所在层次的真理,这就是古人说读书千遍,其理自现的原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多”,这个多字可以解释为:读书的本数多,花费时间多。题主说的“书读千遍其意自见”,这个意思就是读的遍数多,当然用的时间也长。
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在古代,中国人读书,真的是要读出声来的。私塾、学馆,先生们首先是要让孩子们朗声读出来,然后背下来,背的滚瓜烂熟之后,讲不讲还要看先生愿意不愿意。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流传下来的古文,读起来都朗朗上口,文章骈四骈六,声音铿锵。
现在的老师,要是这么讲课,一定要被学生、家长哄下讲台的。不过那时候,圣贤之作,怎能妄自讲解啊?那书上写的就是终极真理了,必须原汁原味,读原文,读原著。至于讲解,也要围绕圣人亚圣大贤的经典注解了。所谓十三经注疏,朱子集注等。
这样反复读,朗声读,直至背下来的效果,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学生对文章熟悉,通过反复的听觉、视觉、触觉等综合刺激,加深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而刺激学生理解文字含义。
应该说,在大一统的社会里,这种读书方法有合理性。
这句话流传到今天,就是讲,对于经典的书,要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加深理解,再加深理解,读完一遍,尝试一下,再读又有新的认识。应该说,每个人一定要有那么一些书是要反复读的,找到值得你反复读的书,那么恭喜你,你即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了。
不过,当前大部分书,可能用不着,或者不值得这么读。还是要讲究读书方法,理解之后,把书里的有益部分吸收了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千遍,其理自现
道理并非在读书里,道理在书里
道理不在读的书的文字里,道理在书中文字之间里
量变带来的,是超脱眼前的力量
读书第一遍,是了解大体脉络,熟悉书中文字,大概粗略得跟着作者走过,其走过的心路历程。
这时我们对书的理解是 单面的,不精细的。但我们心里却是极其坚定的,也就是说,这时我们心中是很认可这第一份理解的。
而第二遍读,因为有了第一遍得熟悉,第二遍会开始发现一些小的细节,就像一棵树开始慢慢从模糊的只能看到一棵树的形状,到可以看清树枝了。
再往后的读,这棵树的树叶被我们发现,上面可能还有果实,有小虫,有鸟儿落在枝头。
直到有一天,这棵树已经非常精细,我们几乎可以看清树的每一个细节。
结果突然发现,树的背后是广阔的天空
原本的样子
就像开头说的
道理并非在读的书里,道理在书里
道理并非在书的文字里,道理在书中文字之间里
当读的这棵树的故事,却可以看到树以外的天空的时候。就是真的读懂了。
并且此时的道理也绝不会仅仅可以用在书中的树上,而是可以用在广阔无际的天空中了。
而这,就是没有写在文字中,却被文字蕴含的,叫做道理的东西。
更多关于心理,社会,宗教等问题和想法可以关注我的其他内容
十分感谢,阅读至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筋斗世界,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句话原文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出自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原文如下: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后面还有内容,我们暂且不提。这句话的是本意就是书读上很多遍,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人读书多就一定懂得道理吗?我认为并不绝对,下面我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所谓“道理”要一分为二:
一是书本身的道理,即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和作者表达的意思。读的遍书多了,我们会把书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要素理顺清楚,了解所有情节冲突的前因后果,能够使我们产生代入感,从而体会书中人物的各种感受,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这叫把书吃透。
上一篇:作为一个大三的土木工程的大学生,突然不想在本专业继续学习工作下去,有什么好的建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