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农村有句"能跟个提筐的娘,不跟个做官的大(父亲)"怎么理解这句话?
孩子,母亲,父亲在农村有句"能跟个提筐的娘,不跟个做官的大(父亲)"怎么理解这句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农村有句"能跟个提筐的娘,不跟个做官的大(父亲)"怎么理解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宁跟要饭的娘,不跟当官的爹”,很早就有这句话。一般来说,母爱大于父爱,但也不是绝对的。人在受到惊吓时,会本能地喊出"唉呀,我的妈呀"!很少有人喊出“唉呀,我的爹呀“!这可能是人们出自心里的一种反应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民谚出现应该很早了,我们家乡是这样说得:“宁要拖棍的娘,不要做官的爹”。
是老祖宗在长期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的一个警示。
说得是夫妻若出现离婚现象,孩子到底跟了娘好还是爹好,结论一致是:娘好。
其一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本身就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其二在照顾孩子方面,母亲更悉心和投入。过去生活条件有限,吃喝穿戴、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做鞋缝衣这些事,只要有母亲,孩子是不会受过多罪的。相反若跟了父亲,一向粗枝大叶男人,照顾起来就难了,那孩子受苦受罪就很显然了。所以才有了“宁跟讨饭的娘,不跟做官的爹”这样的说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以前的言语,其实我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没有厚薄之分,只能是说父亲和母亲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其实从心底里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深厚的,对于这点我有切身的体会,我童年命运多舛,8岁以前的印象自己每天过的很开心,父母都把我捧到手心里,特别是父亲,每天开完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撮到他肩膀上抖我开心,自己想要什么玩具都满足我,只到有一天,我永远记的那一天,1992年2月初8,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和表哥在一起玩,大爷突然来家叫我说爸爸生病了在大爷家躺着,让我过去看看,我瞬间感觉情况不对,死命的往大爷家跑,刚到门口就看到挤满了人,还有好多撕心裂肺的哭声,赶到屋里,看到爸爸躺在正屋的中央一动不动,我扑了上去,一遍一遍的喊着爸爸,爸爸,可是再也没有听到回应,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那种剜心的疼一辈子也忘不掉,嗓子哭哑了,真的哭的晕了过去,那个视我如命的爸爸就这样离开了我,8岁的我以后就只能和娘相依为命了,从那以后我瞬间觉的自己长大了,得懂事了,娘一个人拉扯我实在不容易,这样过了几年,好多给我娘说亲的,娘一开始不同意,我能理解娘,她是为了我,我虽然心里也不想,但是看到娘一个拉扯我那么不容易,我也劝起了娘,最后娘同意了,但是必须得男方得带个小女孩,还得到我们家跟我们住,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就这样继父和妹妹来到了我们家,继父人很严厉,小时候印象中从没对人笑过,但是人心地善良,不善于表达,就这样我们组成了这个组合家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上学,创业,结婚,生子,自己也当了父亲,但是每每想到父亲,自己心中还那样有种说不出的疼,只能把这些化作对娘和继父的孝顺吧,在过几天就爸爸的继日了,我想对爸爸说,儿子没给你丢人,买了房,娶了妻,生了儿子,有店面,有养殖基地,去年还把车换成了a6,爸爸你在那边放心吧,我会在这边好好生活,把家庭照顾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是对未成年儿童而言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为缝洗衣服,喂饭喂奶,教孩子丫丫俗语,怎样走路等一切启蒙活动。父亲承担一切外事活动,诸如挣钱、挑水、劈柴 等各种重体力活。试想一下,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失去母亲后怎样命运再明白不过了,那就一个字"苦",失去父亲母亲提筐沿街乞讨也会把孩养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比起父亲,母亲往往对于孩子有更深的感情。自己长出来的一块肉,怀胎十月呱呱坠地。绝大多数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有异常深厚的感情。是她赋予了你生命,是她把你带到这个混沌的世上。对于自己孩子,母亲有一种伟大的感情,这就是母爱。母爱可以让一个柔弱的女人在家庭变故的时候咬牙顶住整个家,也可以在被抛弃的时候独自抚养幼子成材。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个伟大母亲。孟母为了孟子成才,而三迁居所。岳飞母亲刺字“精忠报国”。母亲对于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在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母亲是我们心底最后的一道防线。
而男人有了权利之后,往往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诱惑,忙于各种各样的应酬。跟着他,往往缺少幼年的关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