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哉《红楼梦》,再读一千年”。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红楼梦,红学,胡适“大哉《红楼梦》,再读一千年”。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哉《红楼梦》,再读一千年”。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萝卜白菜各人所爱″。《红楼梦》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从兴盛到没落的过程,其中充满着荣华富贵和悲惨残酷的画面有着鲜明的对比,总体是一部悲剧。有人爱喜剧,有人爱悲剧,有人爱滑稽剧,有人爱鬼怪神魔剧,有人爱英雄史诗……。
红楼梦被现代数不清的\"红学家″炒到玉米花的程度,满天飞。其实许多人爱吃板栗,还有爱吃肯德基和汉堡包的。一千年后,不,再过几年人们不再欣赏现在的流行品,一定会有更好的东西呈现到观众面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优秀经典,当世代流传,非红学者炒热,不炒自热,自个不学的别擦黑经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主题包括了人生一世的为人处世!(包括题主),我们也只能吃透了而做不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千年时间太长!无法预料。但那块石头,估计还能生出许多故事。比如离北京近点儿的,白洋淀底下肯定有\"海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是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所说,按照笔者理解,这句话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艺术上魅力无穷,因此毛泽东主席盛赞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作为千年不朽之名著,自身有着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的艺术魅力,其挖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和美学精神是中国学人和读者的永久谜题。因此,“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层含义笔者的理解就如红学大家俞平伯在他的红楼梦研究序中所说:“……我尝谓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靥,你越研究便越觉糊涂。”因此,深入研究红楼梦几十年的著名红学家冯其庸面对《红楼梦》文本中无数难以解答的谜团发出如此感叹:“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在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的考证下,主流“红学”界一致认为《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清朝曾经接驾四次的曹寅的孙子曹雪芹。这就犯了严重的方向性的错误。按照研究“曹学”的方向走下去,不要说一千年,就是研究一万年也不能正确解读出《红楼梦》!从第二层含义来理解,“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也是正确的。
《红楼梦》不是一部现代意义的小说,而是一部掩饰隐写的历史。它不是正常的文学,而是畸形的历史。研究红楼梦的正确途径,就是对照研究文本界定的历史,研究一部掩饰隐写的历史,研究一部清代文字狱逼出来的明末清初的历史。
胡适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而其具体解决难题的途径则是从考证曹雪芹的身世来说明《红楼梦》的主题和情节,胡适的“自传说”支配了《红楼梦》达半个世纪之久,而且余波至今未息。这个新红学的传统至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一九五三年)的出版而登峰造极,在《新证》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周汝昌是把历史上的曹家和《红楼梦》小说中的贾家完全地等同起来了。
《红楼梦》研究在胡适的主导下走进了死胡同,当代的主流“红学”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建国以来,红楼梦研究的阵地几乎成了一言堂。可喜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那样,引起了“红学”复兴,不同观点的红学研究者,甚至于有着灵感一现的红楼梦爱好者都可在网上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观点,这就产生了思想的剧烈碰撞。初步统计,网民认为可能是《红楼梦》真正作者的明清文人竟有65名之多。笔者认为,在这种“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下,经过今年或者几十年就可揭开《红楼梦》之谜,到那时“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的第二层含义就不复存在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有(痴心研红者)才会这样。比如湖南的红学迷唐国明。比如红学泰斗周汝昌。
上一篇:运动加控制饮食减肥半个月,只瘦了2斤,体脂下降了2%,该怎么继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