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是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实是逃避不了的。陶渊明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对现实不满,希望能有象桃花源一样,安宁、和乐、平等、自由的理想环境,这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愿望,但是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说谈不上积极与消极,仅仅是无奈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散文名篇,也是作者虚构的以寄托其社会理想的作品。
《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迹为线索,通过渔人意外闯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大家平等自由的社会生活图景。这种生活图景,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尽管这种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它反映了陶渊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思想。
下面,我把陶渊明作的《桃花源记》的第二段作部分翻译,恭请各位网友欣赏:
桃林尽头,是溪水发源之处,看见一座山。山有小洞,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下船登岸,从洞口钻进去。开始很小,刚能挤过一个人。又前行几十步,突然明亮开阔。只见土地平而宽广,房屋整齐,那里有肥皂的良田,美丽的池塘及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村落间鸡犬之声彼此相闻。其中人来人往,耕种繁忙,男男女女的服饰,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老少是那样的逍遥,自得其乐。……
以上回答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无奈,一君子斗不过一群小人。选择躬耕南山下,本是不是种田的料,靠救挤渡晚年,贫困而逝去。悲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世”还是“入世”,是古代文人非常纠结的矛盾。他们既希望通过“入世”来治国安邦,实现梦想。可面对世俗的权、利、欲之争,又想借“出世”来自证清白!
陶渊明自己本来就是辞官隐居者,他生性耿直,宁愿辞官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实际上他虽然隐居后生活困苦,从他的《五柳先生传》里可以看到他曾靠接济维持生活,但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道家有“小隐在山林,大隐在市朝”的说法,认为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的隐居是心灵的隐居,即使在世俗的市朝也能排除心灵的困扰,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从这个角度来看,陶渊明仅仅是个“小隐”。
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生活状态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并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样的生活没有战争灾难、没有权位争斗的丑恶,也正是他在《归园田居.三》里的描述相一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通过这些的恬淡娴静净化心境、心灵,获取内心的自由。
魏晋时期盛行隐居之风,陶渊明和“竹林七贤”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这些人实际上都饱读诗书,可面对现实,却又不甘失去自我,才会选择隐居,这里面应该是无奈的成分更多,既是对世俗争斗的隐晦抗争,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官场失意不得志
看透冷暖自取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可以看做是陶渊明自己的共产主义社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桃花源记》是一首非常出名的诗词,作者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与追逐名利的碌碌小人同流合污,而是选择隐逸的生活,在大众看来他确实是消极的。陶渊明的很多作品里边有非常深微、幽隐的含义,也使得千百年后的很多诗人都为他而感动。
上一篇:关于金牌月嫂在上户期间在照顾宝宝的同时发小视频,大家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