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之初性本善吗?
人之初,性本善,善恶人之初性本善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感谢邀请!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的开头语。论善之本意,《说文解字》中善乃吉也。与美、义同意。古文善字(譱),解释为吉祥的言辞。由誩、羊会意。这与義、美从羊的意思相同。善篆文从言。按此解释,善是从言而有吉祥之意。这样来评说“人之初性本善”正确与否,不好定义。因为人刚出生是不会说话的,他没有用语言表达感情,也表露不出来哪里该美?我认为在这里只是一个中性词语,不论正确褒贬。小孩刚出生,半夜饿醒了,他不会心存善念“妈妈睡得很香,我不打扰她老人家啦,坚持坚持就天亮了,等早上再吃奶吧。”但是他饿哭了,把妈妈吵醒并为他喂奶,这也不能说他做的不对,心底无“善”義。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把人出生后的思想单一而无过多要求,简单而纯洁!只有能吃饱足矣。是正确的说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应该是正确的。我认为,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没有善恶之分。后天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会在人的内心形成善恶意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 性本善 这句话 是慈悲 是人性里深埋的那颗善根 是一种智慧 人性没有善恶 只有选择 我认同 人之初 性本善 这句话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人理解,这话非常符合人的成长各阶段。刚出生的孩子,到刚学会点与人交流的阶段,孩子就像是一池清澈透明的水,特别的干净,没有一丁点儿\"坏水\"。再稍大点和大点,这人的性格性情差异虽不会太大,可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教养方式差异,其生活习惯和对事物的理解、处事习性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一个人的成败,影响后天成长的各类因素都非常的关键,不可小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观点不全面,更不能断章取意。字面上的东西包函文化修养与道德规范,从社会层面及当时现状它是鼓励人们从善弃恶做个守规矩的人。然而有人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如此,细想下来从人呱呱落地那一刻不会就是性情善与恶。而是经过社会的熏陶和自身的思维而改变,即有内在因素也有外来的制约……
人之初性本善本意在于人应从小培养良好德性,幼小的心灵里要有孝贤心。犹如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要及早修剪,浇水施肥,在阳光照耀下才能成材。人亦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恩邀请[祈祷]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是对的,而是后天我们接触的环境,每个人都在变,所以从自我做起,修为自己的善心慈悲心,为净化自己和社会做自己微博的力量!感恩大自然[祈祷]敬畏因果[祈祷]敬畏大自然的每次遇见[祈祷][祈祷][祈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里面的开头,这也是前人们通过多年的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经典文化,以前在不发达年代和地区,小孩的启蒙教育就是以这个作为课题,已至一直传承至今,直至今日还有很多人都是朗朗上口,继续用于对子女们的启蒙教育。
人从出生呱呱落地,没有认知,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表现出特别的新奇、美好,就像一张白纸,简单、纯洁、没有任何的瑕疵,但在成长过程中,被这个世界在它上面写满了不同的内容,这个内容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性格、特点。一直被写到成年、中年、老年直至老去,在这个过程中,内容一直在增加、变化,人的认知与性格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环境、事物的不同变化而变化。所以人最初都是善良的,但有极少部分人因为所接触的环境与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存在不良因素,导致思想上的恶变,如自私自利、喜欢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狡猾奸诈等等,甚至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
良好的教育决定人的一生与未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